出版时间:1999年06月 |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1998年拉美对外贸易增长率比1997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各国因国情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地区一体化进程在不利的内外环境下有所进展。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前途未卜,1999年拉美外贸前景不容乐观。
一、1998年外贸出现较大幅度滑坡
1998年拉美外贸进出口的增长率均比1997年有大幅度下降。商品与劳务出口额为3273.1亿美元,比1997年减少了6.6亿美元。这是近12年来出口额第一次出现下降。商品与劳务进口额为3777.1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了187亿美元,大大低于1997年的增加值。贸易逆差为504亿美元,高于1997年的316.5亿美元。商品出口额除阿根廷和乌拉圭略有增长外,南美洲其他国家均低于1997年;中美和加勒比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所增长。商品进口额除巴西、巴拉圭、秘鲁等国家外,全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贸易逆差比较严重的国家有阿根廷(比1997年增加了15亿美元)、智利(为1997年的3倍)、墨西哥(从1997年的盈余6亿多美元降至1998年的逆差74亿美元)。
1998年出口出现滑坡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基本产品价格一路下跌
亚洲是拉美矿产品、农牧业原材料和能源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市场,大约吸收拉美商品出口的10%,其中秘鲁和智利是拉美与亚洲贸易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国家,向亚洲的出口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25%和38%。[1]自1997年年中爆发金融危机后,亚洲生产下降,国内消费降低,造成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据统计,拉美出口产品单价平均下跌了8%。1998年前3个季度的平均价格指数,矿产品和热带饮料比1997年下降了15%,食品和农业原料下降了10%以上。石油价格的下降幅度更大,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12月,石油价格一路狂跌,下降了一半,达到近12年来的最低点。价格的下跌使拉美各国虽然出口量增加但收入减少。以石油作为支柱产业的委内瑞拉,1997年石油出口额曾占出口总额的80%,为国家财政预算提供了42%的收入,但是1998年因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出口额下降了26%。厄瓜多尔也同样,出口额下降了20%。特里尼达和多巴哥因石油降价受到的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智利和秘鲁因铜跌价,出口分别下降了14%和21%;圭亚那和牙买加的出口同样受到铝土跌价的影响。
(二)亚洲国家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
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后实行的货币贬值政策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以大量产品挤占曾属于拉美产品的份额,使拉美产品出口受到潜在威胁。据美洲开发银行1998年3月的一份材料统计,拉美向经合组织出口的58%受到来自亚洲竞争的威胁,受影响最大的部门是制成品,如服装和电子产品。[2]另一方面使拉美国内市场也受到亚洲产品的竞争。秘鲁于1997年11月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后,本希望本国产品更加容易地进入亚太市场,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秘鲁不仅没有享受到成员资格的好处,反而使本国市场面临来自亚洲产品的激烈竞争。
(三)气候变化导致一些出口农牧产品产量下降
1997年和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拉美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严重的水灾和旱灾不断发生,影响了该地区的农牧业和渔业,一些出口产品产量受到重创。例如,1998年智利捕鱼量为360万吨,比1997年下降43%,为近17年来最低点。[3]1998年底,米奇飓风袭击中美洲,该地区的主要出口产品咖啡、香蕉、甘蔗的损失估计分别为15%、60%和10%。[4]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家出口都因亚洲金融危机受挫。例如,由于1998年美国经济状况良好,墨西哥与美国贸易增长稳定,因此虽然石油收入减少了35%,但是墨西哥商品出口总额增长率仍达到6%,其中非石油产品出口增长11%。中美洲各国因香蕉和其他主要出口产品国际价格比较稳定或下降幅度较小,出口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哥斯达黎加的出口引人注目。近年来该国注重吸引外资,发展高技术生产,使出口产品多样化,1998年出口增长了20%。[5]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主要是安第斯共同市场和中美洲共同市场国家)制成品出口主要是面向本地区,受到国际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初级产品出口的损失。
1998年拉美商品进口量增长了11%,不足1997年增长率的一半,与1996年持平,进口值增长6%。进口增长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国内有效需求减少,表现最突出的是巴西,该国于1998年实行了紧缩的经济调整政策,使进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