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年06月 |
智利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受自身经济特点所决定,智利经济走势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困扰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智利经济繁荣的景象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是连续第15个年头增长,但增幅大大回落。1998年,智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1997年为7.1%),为90年代(1990年除外)的最低点。
一、出口形势恶化,贸易赤字剧增
智利是一个出口依赖型国家,目前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39%。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下,智利出口受损严重。近几年来,亚洲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智利最大的出口市场,智利每年出口商品的34%(秘鲁为24%、巴西为14%、阿根廷为12%)销往韩国、日本、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几种货币疲软、大幅贬值造成的一种“竞争性”影响,使智利出口商品面临严重挑战。金融危机引起上述亚洲国家(中国除外)经济衰退,内部需求减少,进口大幅度下降,这就严重影响了智利商品对亚洲一些国家的出口。据拉美经委会1998年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形势总结报告,1998年智利出口总额为189.4亿美元,比上年的206.08亿美元下降了8.1%。其中前10个月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为33.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1.39亿美元下降了18.04亿美元,降幅为35.1%。同期,智利向韩国的出口由8.85亿美元降至3.3亿美元,降幅为62.7%;对日本的出口从23.01亿美元减至16.56亿美元,降幅为28%;对中国香港的出口由1.55亿美元降至6220万美元,降幅为59.8%;向中国台湾的出口从6.84亿美元减至4.49亿美元,降幅为34.3%。[1]与此同时,智利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也急剧下降,如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出口分别下降了72.8%、49.0%、52.3%,70.2%和57.8%。[1]预计1998年智利全年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降幅为33.5%。
巴西和阿根廷是智利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通常智利向这两个国家的出口占到智利向拉美出口的1/2。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巴西和阿根廷从智利的进口下降。1998年前10个月,智利向巴西的出口额为6.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8亿美元下降了18.6%;对阿根廷的出口也从6.47亿美元降至6.16亿美元,跌幅为4.7%。除此以外,智利向世界上其他地区国家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1998年前10个月,对北美、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分别下降了7%、4.6%、34%和36.5%。[2]智利出口形势的全面恶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在出口明显受挫的同时,智利进口却因国内消费的增加而大幅度上升。自1995年以来,大量外资的进入,促进了智利经济的发展,也刺激了内部消费的迅速增长。近两年来,智利消费信贷直线上升,仅1997年4月就发放了680万张信用卡,总金额达60.85亿美元(也就是个人消费债务),居拉美之首。旺盛的消费需求,推动了进口的快速增加。1997年,智利进口比上年增长了14.8%,1998年,特别是下半年,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进口基本上得到控制,比1997年增长了1%,比19%年增长了11%。
出口锐减和价格下跌,进口增加和价格上扬,使贸易比价恶化。1997年贸易比价下降了5%,1998年下降了10%,因此,贸易赤字剧增。据拉美经委会初步统计,1998年智利贸易逆差为3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9亿美元,增幅高达119%。同时,经常项目赤字扩大,为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7.2%,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997占5.3%),为智利90年代的最高水平。
二、铜价下跌,出口受损
自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特别是工业原料价格急剧下降。据德国汉堡《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9月的统计,原材料的价格指数一年内下跌了将近25%,其中原油价格下降了33%,铜价格下降28%,铝价格下降23%,镍和锌的价格降幅最大,分别下降了40%和38%,谷物价格下降17%,热带硬木价格下降了36%。原料价格的下降给许多依赖原料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铜是智利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也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1997年铜价每磅年均为103美分,1998年10月跌至76美分左右,降幅为37%,12月降至65美分。铜价的下跌给智利出口收入造成重大损失。上半年仅铜价下跌一项就使智利外汇收入损失约10亿美元。1998年,智利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铜出口下降了46.3%。其中1~10月,出口额为1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4亿美元,降幅为46.8%。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