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06月 |
对外援助作为一种特殊的外交工具,一直是世界各国用来促进政府间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北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一些贫困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逐渐被“边缘化”,这不仅延缓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构成了全球化时代动荡与冲突的根源。2001年“9·11”恐怖事件爆发以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更加动荡,致使非洲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更加恶化。面对这种不均衡的社会发展态势,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纷纷呼吁发达国家增加其官方发展援助,但西方国家并未履行其责任,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在不断改善对外援助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产业结构的力度。
一 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援助[1]
早在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曾经承诺,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7%作为给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至今多数国家仍未能践诺。
1.2002年西方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
据经合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2003年4月22日公布数据(见表1),2002年其22个成员国的官方发展援助净交付总额达到了569.91亿美元,比2001年的523.37亿美元增加46.54亿美元,增长率为4.9%;其援助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0.23%,而之前3年均低于0.22%。
表1 2001~2002年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
在22个援助国中,有12个国家的援助额是增长的,其中9个增长幅度超过了10%。丹麦、卢森堡、荷兰、挪威和瑞典均达到了联合国官方援助目标,即官方援助额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0.7%。还有3个国家给出了达到目标的明确期限:比利时(2010年)、爱尔兰(2007年)、法国(2007年达到0.5%、2012年达到0.7%)。
美国仍是最大援助国,其援助额为12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1.6%,援助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0.12%。2002年美国援助额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是用于“9·11”后的额外紧急救助基金,主要用于卫生和人道主义救助方面。
其次是日本,其官方援助下降了1.8%,从2001年的98亿美元降到了92亿美元。其原因主要是日元相对于美元的贬值。
欧盟国家援助额增长了2.8%,援助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0.34%,预计此比率在2006年将达到0.39%。
2002年3月在墨西哥召开的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上,OECD主要援助国承诺于2006年把官方援助金额提高31%(大约160亿美元),把援助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提高到0.26%,但这仍低于1992年曾达到的0.33%。
2.国际社会对非洲的援助
根据OECD 2001年统计的世界发展援助数据,非洲接受的国际援助额总计约164亿美元,占全球援助总额的28%,比2000年的157亿美元增加了4.46%。国际开发协会、欧盟和美国的对非援助额分列前三位,合计占世界对非洲援助总额的37%(见表2)。而从对非援助金额占其总援助金额比重的数据看,非洲开发基金会、冰岛和爱尔兰分占前三位,但它们的总和仅占世界对非援助总额的4%(见表3)。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欧盟、日本对非援助额占其对世界范围总援助额的比重分别只有21%、20%、13%,它们相当大的一部分援助金额投向了亚洲,从1999年到2001年亚洲地区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受援地区。
表2 2001年对非10大援助方(按援助额排名)
表3 2001年对非10大援助方(按总援助比重排名)
续表3
从受援国别分布看,埃及、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居前三位(见表4)。其中埃及受援额为12.55亿美元,比2000年的13.28亿美元减少了5.5%;坦桑尼亚受援额为12.33亿美元,比2000年的10.22亿美元增加了20.6%;埃塞俄比亚受援额为10.8亿美元,比2000年的6.93亿美元增加了55.8%。
表4 2001年非洲10大受援国
从非洲受援行业分布比例来看,依次是教育卫生人口(27%)、其他社会基础设施服务(27%)、经济基础设施服务(24%)、工业(13%)、多种行业(9%)(见图1)。
图1 2001年非洲受援行业分布图
总的来说,国际上对非洲的援助仍是集中在传统受援国上,排名前10 位的受援额合计占非洲受援总额的47%。尽管2001年受援额有所增加,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图2),部分国家受援额远远达不到其脱贫减困的需要。名列全球生活指数倒数第一的塞拉利昂人均年国民收入只有470美元,文盲率为75%,国民预期寿命仅为35岁,其2001年受援额仅为3.34亿美元,而2000年仅为1.82亿美元,1999年只有0.74亿美元。
图2 非洲受援金额走势图
目前发达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不仅数额越来越少,而且常常附带各种各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