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05月 |
在CEPA框架下,粤港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应按照“前瞻性、全局性、务实性、互利性”的原则,在今后的10~20年内,努力将广东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香港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共同把“大珠三角”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为实现上述目标,粤港要进一步推进两地资源的更充分整合,提升粤港“前店后厂”的合作水平。把广东的制造业、技术、市场、劳动力、资源优势,与香港的国际商贸、金融、管理、人才等优势结合起来,促进香港作为商贸物流平台与广东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整合,共同营造大珠三角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的格局,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一 审时度势冷静应对,抢抓机遇顺势发展
CEPA的签署,对广东而言是一次发展的重大机遇。粤港两地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本来就联系十分紧密,两地的经济融合与依存度已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经济共生带”,CEPA尽管面对的是整个内地市场,但广东仍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外省要抢走这个商机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自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香港投资内地累计逾1.59万亿港元,而这些港资的大部分投在珠三角。其中,香港回归6年来,广东实际利用港资543.9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实际利用港资的53%;香港在内地投资设厂6.3万家,其中的5.3万家在珠三角。而服务贸易包括银行金融、物流运输、律师、会计、咨询服务,等等,都是以制造业为依托的,制造业越发展,服务业也就越发展,珠三角将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香港服务业在此地必大有可为。因此,除非出现特殊情况,香港服务业的大部分都会在“家门口”掘金而不会舍近求远跑到其他地方发展。然而,世事无绝对。必须清醒地看到,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广东当年有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优势,如今,全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在崛起,当年广东对外资独具的吸引力不再是优势,相反,国内许多省市还会用更大胆的改革,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便捷、高效的办事效率,更人性化的服务与广东竞争。因此,港商舍近求远去掘金的特殊情况不能说绝对不会出现,但竞争将会十分激烈,有些表现可能出人意料。在全国风起云涌争相发展的情况下,广东应强化忧患意识、先机意识,一定要把香港在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中属于我们的商机,牢牢地抓到手。要达此目的,与香港接壤的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尤其要率先抢抓机遇。因此,必须要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和判断CEPA对于香港的产业发展意味着什么,对于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又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效应,怎样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去应对,去发展。
在大珠三角经济圈形成过程中,粤港之间通过建立以出口加工导向的产业基地的区域合作,在货物贸易、服务、投资等方面已成为重要伙伴,形成了紧密往来与依赖关系,经济整合格局事实上已形成,如果以CEPA为契机,用新的经贸机制和制度性安排去规范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那么整个区域合作和产业互动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各方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大。
1.CEPA对香港产生的作用和效应
①将为香港的工商、服务业提供巨大的市场。从2004年1月1日起,内地将对原产香港进口金额较大的273个税目的产品实行零关税,2006年1月1日起,对273种以外的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实行零关税。香港特别行政区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得益于中国内地市场的单独关税区经济体,香港工商界、服务贸易界亦由于实行零关税而获得空前博大的内地市场和发展空间,从而处于更加有利的竞争地位。
②香港的工业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复苏。由于CEPA提供了大量的内地市场,将导致香港的产业复苏和就业增加,供销两旺的局面有望逐步形成。香港与内地将更有条件按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调整经营的区域布局,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但绝对不会导致香港在内地的产业大量回流,特别是生产要素型的企业大批回流香港会有困难,这不仅是因为香港的生产要素价格太高,还因为香港已经形成了后工业化社会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即是说,香港的留港企业处于或争取占领当今世界产业链的中上游,并作为珠江三角洲与内地企业处于世界产业链中下游的补充和提升,才能形成互补之势,香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只有在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