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05月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圳如何定位发展与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深港及大珠三角新一轮的经济合作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CEPA的签署,它的意义就在于其所创造的结构模式开创了香港与内地特别是香港与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型关系。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与总量增长以及区域市场专业化、多样化和一体化的形成,将对重构大珠三角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贸易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国际经验看,都市圈的兴起都会引发核心城市及周边城市和地区功能定位的调整。在日本东京大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定位十分明确:千叶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然而,目前珠三角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在于城市功能定位始终不是很明确。20世纪90年代,深圳、广州都率先提出要建成国际现代大都市,城市功能都向综合性发展,分工合作不协调,与香港的关系也不明确。而一个区域内真正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只能有一个,如果香港是中心,那广州、深圳就只能是次中心,不可能都问鼎世界级国际化城市。城市功能定位的不明确必然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在当前尤为迫切的是,必须重新审视深圳以及整个珠三角与香港的关系,准确定位,树立新的战略思想和实施正确的对策与措施。
一 从国际国内的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和把握深圳的定位,充分发挥深圳在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深圳的定位,主要应循两条基本的思路。一条是“经济特区”的思路,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续保持和发挥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另一条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思路,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发挥深圳在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方面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循着这样两条基本思路,就可以看到,深圳的定位不同于国内任何其他城市,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应该而且完全有可能发挥出独特的和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当前,深圳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自觉地把深圳的发展放到实施“一国两制”、推进改革开放、落实东西部加快发展“两个大局”这三个国家战略中去考虑。
1.从确保“一国两制”顺利实施的角度看,深圳应充分发挥作为香港最直接后方腹地的作用,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长远发展
确保“一国两制”的顺利实施,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当初中央决定创办特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和长期繁荣稳定发挥作用。当前,香港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和财政赤字维持在高位,到2002年约有20多万个负资产家庭。1999~2002年香港的主要经济指标分别为:实际GDP增长率为3.1%、10.5%、0.6%、2.3%;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为3.2%、-0.6%、-1.6%、-3.0%;失业率为6.2%、4.9%、6.2%、7.2%。目前,香港周边的新加坡、台北、曼谷、吉隆坡等城市一直保持非常强的经济成长性,香港的亚太经济中心城市地位有所削弱。
香港的经济遇到暂时困难及地位有所削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产业方面。香港与新加坡等相比较,其国际中转的功能明显不如别人,香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内地。在过去的20多年中,香港的制造业陆续转移到内地,特别是转移到珠三角地区,2001年末香港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0.1∶13.4∶86.5。香港在借此成功实现产业转型之后,制造业出现“空心化”,而强大的服务业又由于香港与内地分属两个关税区等的限制,使其未能与珠三角、国内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了整个香港经济的发展。为此,中央做出了在香港与内地之间实施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的战略决策,支持香港恢复经济竞争力,这将对香港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深圳对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深圳是香港进入珠三角和内地的重要“跳板”。实施CEPA,香港产品零关税、服务业进入内地以及贸易便利化安排,都涉及深港两地的衔接与合作。特别是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目前大规模北上的可能性不大。由于深港地缘上毗邻、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相似、人员往来频繁等原因,加上深圳服务业有较好的基础,深圳成为香港服务业拓展内地市场的首选之地。深圳主动应对CEPA,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