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05月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空余时间的增多,体育产业在全球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体育产业的产值也在以30%的速度增长。在体育产业中,健身娱乐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美国的运动健身场所约有4.8万个,商业性俱乐部1.33万个,其中体育健身俱乐部有1.2万个,占90.22%。我国目前已经把体育健身娱乐业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拉动内需的新兴产业。
作为我国的两大都市,北京和广州的体育健身娱乐业拥有很好的发展条件。第一,两地的经济发展都已跨入了富裕型阶段。2002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3355美元;而广州市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是一个城市向基本现代化起飞的平台。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跨入富裕型阶段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便利和舒适程度的要求将大为提高。第二,两地市民的消费结构出现明显改善。2002年北京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广州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已降至38.1%。教育、文化、体育娱乐服务费用支出低于食品支出,居第二位。物质性消费基本满足,新的消费领域主要表现在非物质性消费领域。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富裕阶段,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消费增长将加快,占居民消费比例将逐步提高。第三,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根据国外其他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必将对北京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通过比较北京与广州两城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我们可以分析总结两个市场的特点和问题,以期进一步推动两地,特别是北京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 京穗两地健身娱乐市场现状比较
1.两地体育人口增多并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特点
体育人口是指坚持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的人群数量。体育人口的增加会带动体育消费的增长,是体育产业得以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基础。比如目前北京市非体育人口的年均体育消费为1423元,而体育人口的消费已达到了1871元。因此,我国体育人口的增多意味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体育人口已达50.3%。从年龄分布上看,北京市18~29岁的体育人口比例最大,为60.7%,表明青年人是参加体育活动的主体。排在第二位的是60岁以上的人群,体育人口达到56.1%。这部分人群大都已退休在家,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体育人口比例最低的是40~49岁年龄段的人群,仅为25.6%。这部分人群由于背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重压,所以很少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
在体育人口的数量和结构上,广州市也呈现出与北京市类似的特点。据统计,广州市的体育人口已达41.5%。王小康等人的调查表明,广州市的群众体育活动点以老年人为主,而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则以青年人占绝大多数。中年体育人口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2.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广州市的家庭体育消费占优
在北京,群体参与是人们首选的运动方式,有44%的人群选择群体参与方式。这体现出体育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还有利于人们的情感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此外,有41%的人群选择以个体方式参加体育锻炼,以家庭方式参加体育锻炼有15%。
国外数据显示,家庭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了体育消费市场的一支主力军。据《国外体育动态》1997年转载日本SSF财团的调查资料,国际家庭体育消费水平呈迅速增长趋势,消费内容也趋于多样化和长期化。家庭体育的消费总支出日本达404亿美元、德国149亿美元、英国103亿美元。瑞士家庭体育消费总支出虽排名靠后,但由于该国人口不多,其家庭年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却高达1265美元。
相比而言,我国家庭体育消费只是刚刚起步。但与北京相比,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家庭体育消费观念要更强一些。据深、港、穗家庭体育消费调查显示,家庭参与体育消费的观念已见雏形。广州85%以上的居民愿意与家人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其中86%的居民家庭里有健身器材或用具。
3.锻炼时间:北京市民更愿意选择晚间
在体育运动时间上,北京市民首选节假日。北京市的运动场所在周六、周日几乎全部爆满,很多场地都需要提前预约。以东单体育中心为例,节假日的顾客要比平常多上三四倍。除节假日之外,晚间是北京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时间,有26%的人群选择在晚间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