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
引文
2005年11月13日,发生在吉林省吉林市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的爆炸事故最终演绎成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对沿江居民饮用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后果和社会影响,甚至产生重大国际影响。这一事件不仅导致资深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辞职,更暴露了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中的积蓄多年的种种沉疴。
正是这些沉疴的存在,在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环境污染事故,这些污染事故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再一次警示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治理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一 由爆炸引发的污染事故全景回放
(一)事故回放
1.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发生爆炸
11月13日,下午1时45分左右,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以下简称吉化双苯厂)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爆炸发生后,目击者说,巨大的蘑菇云笼罩在城市上空。爆炸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
13日深夜,吉林石化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当天下午双苯厂发生的爆炸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该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着火爆炸是P-102塔发生堵塞,循环不畅,因处理不当造成的。
11月15日,来自《中国环境报》的一篇报道披露了此次爆炸存在大气污染的可能。文章作者辛华在题为《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环境监测紧急启动》的报道说:“据吉林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介绍,环境监测发现,现场上方的空气中,含有苯和酚,可以用清洗的办法解决。群众疏散后,如无意外,1~2天便可以回家,恢复正常生活。”
2.安全事故缘何演变为污染事故
原本是一次安全事故,究竟怎样演变成的污染事故,并最终由国家环保总局“埋单”,各种媒体说法不一,也是整个松花江污染事件中最为不透明的地方。
3.哈尔滨市23日开始停水,爆炸事件发生急转
从11月13日爆炸事故发生到11月21日前,近8天的时间里,有关吉化双苯厂爆炸的新闻似乎已开始移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就是在11月21日,地处松花江下游且以松花江水为饮用水源地的哈尔滨市民开始从小道得到消息:松花江有可能受到吉化爆炸污染,于是市民开始储备水。此后,随着哈尔滨可能发生地震消息的传出,市民开始大量储备的就不仅仅是水了,面粉、油、盐都成了超市里人们的抢手货。
21日,哈尔滨市政府发布通告,称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要进行全面检修,决定从11月22日中午12时起,停水4天。21日晚些时候,哈尔滨市政府再次紧急发文明确披露: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
“平静”了8天、似乎已没有新话题的吉化双苯厂爆炸事件到21日发生急转,这种急转让人们强烈地感觉到了污染的存在。
4.哈尔滨停水后国家环保总局的所作所为
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打破沉静,按照惯例,通过其设在该部政府网站上的电子信箱向媒体发布了《新闻通稿84号》,公开通报松花江水污染情况。这个新闻通稿说:“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接到报告后,国家环保总局高度重视,立即派专家赶赴黑龙江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污染防控工作,实行每小时动态监测,严密监控松花江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1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分管污染控制的副局长张力军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中外媒体通报松花江水污染情况。他透露说,此次污染事故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吉化双苯厂爆炸后大概有100吨左右的苯类污染物被排入松花江。
从11月25日起,国家环保总局对松花江的污染情况每天公开发布通报。
12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电视电话会议中心召开了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电视电话会议。从一开始,会场上就被异样的气氛笼罩。异样之一,如此重要的会议,局长解振华没有出席;异样之二,会议开始之前,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通知记者,领导讲话没有文字材料,要自己记录。异样之三,一向温和的副局长王玉庆居然一反常态,在会上,他公开谴责说,“11月14日至17日,在松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的若干天里,国家环保总局没有接到吉林省环保部门任何关于这起重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