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环境意识觉醒的时期,与学校环境教育整体上的萌动状态相比,民间环境教育刚刚起步,充满活力,新理念新想法层出不穷,推动了中国环境教育的实践。近年来,中国环境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进入2005年,中国政府环境教育力度和效果开始显现出来,社会各群体的环境意识也已达到了一定程度。同时,跨国NGO大举进入中国,对本土NGO构成了启发和挑战。应当说,中国NGO环境教育在“平淡”中普遍感到危机和困惑,其环境教育工作需要做更深入的问题分析和突破。
一 环境教育的背景
1.什么是环境教育
现在我们所说的环境教育主要根源于几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是随着世界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注而逐步展开的。1975年和1977年两次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形成对环境教育的共识。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上形成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并将环境教育列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1993年联合国提出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纲领》(2005~2014),对当今世界各国继续推进环境教育有很大影响。
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是一个过程,人们在此之中能够获得环境意识、知识、技能、价值、经验,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环境问题,其目标包括了参与、价值、知识、技能、意识五个方面。环境教育不仅涵盖事件,还包含了把社会作为整体来建构的一整套根本方法,并不鼓励只拥有一种观点或者一种做法。环境教育首先是所有教育的一部分,环境问题是跨学科的,自然界的直观经验构成了环境教育的基础,其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同样重要。
2.我国环境教育的状况
过去我国正规教育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与环境有关的课程或者观念教育主要在生物课、劳动课中体现,近年来有了改善。2003年,教育部先后正式颁布《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国第一份国家级环境教育指导文件——《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从环境教育的知识到情感都有规定,是我国正规教育系统在环境教育方面很大的进步。2004年,环境教育开始正式被纳入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或有政府背景的机构也进行了环境教育工作,如国家环保局宣教中心与教育部合作开展“绿色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国“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EPD)学校。有些不是采取特别组织化的方式,力量却是潜在的。师范大学、研究中心等机构比较偏于理论研究;遍布全国的青少年科技馆等校外教育系统,主要带领学生从事环境科普实验,开展各种比赛等校外活动,许多环境教育教师与NGO有着密切的往来。
从事环境教育的民间力量包括:国内外环保NGO、大学生社团和环保人士。国内外环境NGO是民间环境教育的主力,地方性环保NGO及其环境教育活动,更构成了重要的环境教育地方网络,并受到国内外大的NGO和基金会的影响;各地广泛存在的大学生环保社团及其网络,是环境教育的生力军,构成志愿者的重要来源和补充,起步早一点的环保NGO对他们有所影响。已经举办了十届的全国大学生绿色营,培养了大批大学生绿色骨干;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在原有环保工作基础上发展到中国红树林项目,并编写了红树林地区乡土教材。国际环境NGO在中国开展的环境教育,大多与本土NGO的策略有所不同。它们往往资金雄厚,拥有国际声誉,除了为国内NGO提供资源,支持环境教育项目外,还带来一些西方环境教育理念等。近几年,国际NGO做出了一些策略改变,加大本土化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 2005年NGO的环境教育状况
1.公众环境教育活动
几乎所有的环保NGO都会开展各类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包括街头宣传、演讲、讲座、各种比赛(环保案例比赛、环境戏剧比赛等)、展览、观影会、结合特殊纪念日的活动等。另外,环保奖项的设立、公开出版物、网站等公共环境资源的建立,也大大支持了环境教育。
2005年,野性中国工作室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合作举办了系列公开科普讲座,邀请世界级的生物研究保护专家与公众交流,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公共讲座品牌。
2005年2~6月,“根与芽”与惠普公司合作启动名为“循环巨龙”的“打印耗材回收计划”,扩展了根与芽在回收项目上的空间,它们与北京上海多家学校、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环保的废旧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