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1999年以来的国家电力建设不足,致使2003~2005年,全国各地主要城市都出现了电力紧缺拉闸限电的情况。因空调广泛使用和夏季电力危机凸现,为倡导空调节能,2004年由六家环保NGO发起、全国50余家NGO响应,拉开了“26℃空调节能行动”(以下简称为“26度行动”)的帷幕,这是一次以政策改变为主要目标的环境倡导行动,已经持续两年,在2005年6月实现了倡导行动的目标——政府推出了关于在夏季将室内空调制冷器的温度控制在26度以上的法规。
2005年: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
一 26度空调概念
夏季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26度的概念,是NGO开展“26度行动”的主要依据和背景。
近年中国空调市场需求飞速增长,而且空调耗电是季节性的需求,已在很多发达城市中占夏季电力高峰期负荷的40%左右。另外,由于我国建筑物的保温节能性能差、空调运行效率低、许多人尚未形成良好的节能习惯等原因,我国的空调节能潜力非常大。其中,宾馆酒店商场等公共建筑比起居民建筑,节能潜力尤为巨大。据分析,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我国空调高峰负荷节电空间约9000万千瓦,相当于五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容量,是规划中2020年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2~3倍,相应可减少电力建设投资4000亿元以上。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节约空调的能耗,对国家来说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电力建设投资;对用户来说则可以减少空调运行费用的开支。
国家发改委专家指出,以北京为例,如果将空调温度从22~24℃提高到26~28℃,就能够给北京市节约4亿~6亿千瓦时以上的空调耗电量,削减大约50万~75万千瓦的电力高峰期容量需求,为用户节约1.8亿~2.7亿元的空调运行费用,而且可以减排二氧化硫2400~3500吨,减排二氧化碳40万~60万吨,降低缺电压力,降低成本,减缓全球气候变暖[1]。
二 “26度行动”的基本状况
(一)什么是“环境倡导行动”
“26度行动”是以政府政策改变为目标的环境倡导行动。“倡导行动”(Campaign)英文原意是指军事“战役”,后来被应用在总统竞选活动和各种社会运动上。倡导行动的外延非常广泛,只要是改变社会生活的运动都可以成为倡导行动。环境倡导行动使用传统环境宣传教育的种种手段,但是又区别于普通的环境教育或公民教育。环境教育可以无限制地一直进行下去,但结果往往难以量化或衡量,而倡导行动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清晰的、可量化的项目目标和明确的执行期限。比较典型的倡导行动目标可以是在某一时期内,推动某一具体政策的出台;或在某一时期内,实现某个城市内所有超市用布袋替换塑料袋等。
倡导行动需要明确详细的项目设计过程,项目框架应具备三个关键环节:明确的活动目标、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执行策略的战术/行动。倡导目标往往是比较长远而宏观的目标,策略是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或战略,比如通过与行业协会联合推出行业标准,之后促成该行业标准成为国家政策标准。战术/行动指为执行倡导策略而设计的具体活动,比如举办记者招待会,编写和发布相关报告等。每一个具体战术/行动设计都需要紧密围绕倡导策略,服务于倡导目标。
新闻媒体是倡导行动中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实施者通过制造各种新闻事件吸引媒体关注,通过媒体的放大作用,不断强化倡导行动所希望传达的信息,从而推动倡导目标的实现。科学研究机构是另一重要合作伙伴,科学报告的发布是倡导行动战略/战术之一。政策游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术/行动。
(二)“26度行动”分析
1.联合行动的NGO
国内外知名民间NGO联合起来进行倡导,是“26度行动”最为显著的特征。2004年,最初发起行动的六家主要机构是: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民促会”)、自然之友、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绿家园志愿者。2005年又新加入几家倡导机构: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香港地球之友、保护国际。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保护国际以资金资助的方式参与,地球之友则主要在香港地区进行“26度”倡导工作。这些机构各自背景不同,差异较大,但这次合作产生了比较实质的结果,参与行动的NGO各自派出工作人员,成立了节能工作小组。
2.“26度行动”的整体框架设计和实施情况
“26度行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期限,节能工作小组经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