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05月 |
中小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组织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天然主体,已经成为我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吸纳新增就业人口,启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生产力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末,全国拥有1000人以下的企业单位300.7万户,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9.4%;50人以下的企业单位248.5万户,占全部企业单位的82.1%。据国家工商局统计,2002年末全国私营企业243万户,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吸纳社会就业。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个劳动力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中小企业解决的就业占我国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据统计,工业领域中,中小企业全部从业人员达1.07亿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2002年末,全国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8152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33%。1992~2000年,个体、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4777万人,年均净增近600万个工作岗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社会新增岗位的3/4。据劳动保障部2002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的调查,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中有65%在民营企业实现了再就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对新增就业岗位的贡献举足轻重。
②支持经济增长。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比重已超过50%,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60%,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20%,民营经济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已占到全国GDP的1/3。2002年末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4756亿元,年创产值达15338亿元,实现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14369亿元;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3782亿元,年创产值7967亿元,实现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20834亿元。2002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纳税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的47%、41%和79%,温州市民营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全市工商税收的72%。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③促进市场竞争,优化经济结构。1980年,在我国GDP构成中,国有经济占78%,非国有经济占22%;2001年,国有经济在GDP中占40%左右,民营经济(不含外资)已占到1/3,在一般性竞争领域,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70%以上。2001年与1996年相比,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从52.5%下降到47.3%,剔除外资以后,同期民间投资比重则由35.7%上升到44.6%。2002年全国私营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9亿元,个体工商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23亿元,满足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
2.加快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①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小企业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地方化(跨国公司本土化)已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世界性潮流。现代中小企业发展不是一种简单的企业规模现象,更不是权宜之计,它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发展理念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中小企业的不断涌现、发展及退出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体现了“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经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创业自强、多元价值、创造性、文化性、多样性、协调性”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就业,经济民主,发展权利,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等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民营经济是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它以市场为导向,是市场经济的天然主体,它产权清晰,自担风险,具有强劲的内在动力;它体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