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年04月 |
一 拉美政治形势的主要特点
1.拉美大部分国家政局保持基本稳定,一些南美国家政局出现动荡
2002年拉美地区总体形势基本稳定,局部动荡。墨西哥、中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相对稳定,但南美不少国家的政局比过去更加动荡。南美动荡的形势已从安第斯国家扩展到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南锥体国家。
2001年12月19日,阿根廷爆发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半个月内先后出现5位总统,进入2002年后政局继续动荡。7月2日总统杜阿尔德宣布将大选提前到2003年3月举行。杜阿尔德是2002年1月由阿根廷议会推选为代总统的,原定任期至2003年12月10日。杜阿尔德政府执政以来,为克服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做了各种努力,但收效甚微。为克服金融危机,杜阿尔德政府一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谈判,并尽量满足该组织提出的种种条件。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放言阿根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阿根廷民众不信任政府和政治体制,迟迟不贷款给阿根廷。阿根廷国内民众抗议示威持续不断,反对杜阿尔德政府的经济政策。执政党正义党内派系斗争激烈,相互拆台。
2002年4月12日凌晨,委内瑞拉发生政变,宪法总统查韦斯被一伙高级将领“和平”逼宫,被剥夺权力,政变军人把反查韦斯的企业主联合会主席佩德罗·卡尔莫纳扶上台,成立了临时过渡政府。卡尔莫纳立即宣布废除现行宪法、解散议会、最高法院等一系列违宪政令,并搜捕政敌。两天后,在拥护查韦斯的部队和民众的支持下,查韦斯于14日清晨重新掌权。然而,查韦斯重新执政以来,委内瑞拉局势依然不平静。5月,委内瑞拉主要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基督教社会党等结成反查韦斯的政治联盟。一些政变军人公开从事倒查活动,原空军上校索托7月在美国迈阿密成立“争取委内瑞拉民主与自由运动”,旨在推翻查韦斯政府。委内瑞拉的反对派多次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游行,要求查韦斯下台。委内瑞拉国内朝野严重对立,彼此间的分歧很难消除,至今许多关键的问题都未能解决。如“4·12”政变,委内瑞拉政府与国际间一致认为是一场针对民主体制的政变,但反对派从不认为发生过政变,认为只是一次“宪政危机”。查韦斯政府倡导的政治对话也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果。目前,反对派根本不想对话,他们惟一的要求就是查韦斯尽快辞职,并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不惜采取一切行动。2002年7月,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应邀到委内瑞拉进行调停,试图说服查韦斯和他的反对者能够坐下来谈判,但调停以失败告终。
2002年7月初,地处南美洲东北部的圭亚那也曾发生示威群众冲进总统府的事件。
2.群众运动此伏彼起,呈高涨趋势
2002年拉美不少国家群众运动此伏彼起,呈高涨趋势。7月中旬,巴拉圭5个省爆发大规模群众游行,指责总统马奇贪污腐败,要求他下台。游行得到副总统、反对党自由党人胡利奥·塞萨尔·佛朗哥的支持。政府派军警镇压,2人被打死,100多人受伤,300多人被捕。马奇总统宣布全国处于非常状态,并被迫宣布将原定于2003年5月举行的大选提前到4月29日举行。马奇还指责在巴西避难的前陆军司令奥维多是游行示威的幕后策划者。
2002年5月底至6月中旬,乌拉圭爆发了两次总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退休金。7月30日,为了阻止储户的挤兑和避免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继续迅速下降,乌拉圭政府宣布全国所有银行暂停营业,这是乌拉圭70年来第一次采取这种措施。8月1日,由于群众对政府经济政策不满,首都蒙得维的亚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和抢劫商店、超市事件,乌拉圭当局不得不出动大批军警,事件才得以平息。
6月14日,秘鲁托莱多政府开始推行私有化,不顾阿雷基帕地区当局和群众的反对,把当地的2座国有发电厂出售给比利时的跨国公司。此举引发了阿雷基帕省和周边省份政府及群众的抗议示威。示威者指责托莱多违背了竞选时所做的不将国有发电厂私有化的承诺。示威群众与警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物资损失1亿多美元。16日,秘鲁政府下令在阿雷基帕市实行30天紧急状态,这进一步激怒了地方当局和群众。阿雷基帕市政当局站在了示威群众一边。在这种情况下,秘鲁政府组成高级委员会与阿雷基帕当局谈判。托莱多被迫同意暂停电厂私有化,同时保证兑现竞选时的承诺,为阿雷基帕的发展和提高当地民众生活水平而尽力。21日,托莱多宣布解除紧急状态后,抗议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