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年09月 |
泛非主义(Panafricanism)萌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兴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深刻的思想根源。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由种族主义及其所构筑的种族歧视环境、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大西洋两岸黑人知识分子等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因素互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切入正题之前,有必要先对泛非主义的内容构成做一交代。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泛非主义的研究基本囿于政治层面,而忽略了其文化层面。然而,完整意义上的泛非主义应该包括上述两个层面。[1]
泛非主义是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环境的产物,早期泛非主义的核心思想亦旨在维护黑人的尊严、人格和平等权。由于种族主义及其歧视环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诸多方面,因此,黑人反对形形色色的种族主义也必然是全方位的。事实上,泛非主义在英语黑人世界和法语黑人世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英语黑人世界表现为政治色彩突出的泛非政治思潮和运动;而在法语黑人世界则表现为文化色彩浓郁的泛非文化思潮和运动。[2]如果说“泛非主义是黑人传统精神的政治表达”;[3]那么,黑人传统精神则是“泛非主义中一种黑人集团意识的文化变体”。[4]为了将两者区别开来,法国黑人学者伊夫·贝诺将勃兴于英语黑人世界的泛非主义称之为“政治泛非主义”(Panaficalisme politique);而将盛行于法语黑人世界的黑人传统精神称之为“文化泛非主义”(Panaficalisme culturel)。[5]美国学者R.D.罗尔斯顿和巴西学者F.A.阿尔布凯克·莫朗在《非洲和新大陆》一文中用相当大的篇幅记述了泛非主义的政治内容和文化内容,并冠之以“泛非主义: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的标题。[6]德国学者艾曼纽尔·盖斯亦在《泛非运动》一书中认为,泛非主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在狭义上,泛非主义是一场团结非洲大陆的黑人政治运动;而广义的上的泛非主义则是一场文化思想运动。之所以将黑人传统精神思潮和运动列入泛非主义的范畴,主要是基于它具有“泛非”的性质。非洲民族主义的先驱者和泛非主义者、出生于加勒比海圣托马斯岛的利比里亚人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Edward Wilmot Blyden,1832~1912)的“非洲个性”(African personality)学说就是建构在种族观念基础上的,并且是沿着从种族感情到社会政治哲学这一渐进的脉络而演化的。津巴布韦学者恩达巴宁吉·西索勒曾对“非洲个性”概念做出如下界定:非洲个性的思想表现在泛非主义运动之中,非洲人反对使自己成为黑色英国人、法国人或葡萄牙人。站在非洲民族主义立场上,就是争取非洲的彻底解放并使自己成为非洲命运的主人。[7]关于这一点,亦可从黑人传统精神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塞内加尔学者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的相关定义中得到印证。[8]事实上,即便是在英语黑人世界,泛非主义在其初始阶段亦表现为一种文化思潮和运动。伊夫·贝诺甚至认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泛非主义仍停留在文化理论层面,而尚未成为一种真正的政治意识形态。”[9]原因在于,对非洲人及美洲黑人身份的否定始于对非洲文化的否定。20世纪末,国外的一些学者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泛非主义,即将早期泛非主义视为黑人文化思想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美国学者布伦特·爱德华兹在1997年发表的《全球性:黑人文化的国际形态》一文中也表达了这一观点。
总之,虽然发生时序有先后,表现方式有差异,但黑人传统精神与泛非主义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生成环境和奋斗目标。诚如英国学者科林·勒古姆所言,“黑人传统精神首先强调的是黑人的真正统一,这是黑人种族的感情。……尽管它与在新大陆和英国产生的思想有所不同,但结果却是相似的。二者都强调所有非洲人的统一,呼吁团结一致为取得黑人自身的人权和独立而共同奋斗。”[10]
一 种族主义理论与环境的反作用力
泛非主义是黑人知识分子抗拒种族歧视环境的产物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追溯泛非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时,有必要对这一歧视环境的观念形态或理论依托——种族主义演化的历史做一个交代。从功能上说,种族主义对泛非主义的孕生所起的是一种反作用。关于种族主义的这种反作用,我们可以从泛非主义原初的内涵中找到答案。
在“泛非主义”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