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2年劳动和保障事业发展状况
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主要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截止到11月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含离退休人员)、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全年目标的100.9%、105.1%和92.0%,全年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
2002年4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指出:“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关系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这一基本宪法意义上的概念阐述,意味着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和社会政策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将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养老保险
2002年,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继续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防止发生新的拖欠,巩固和全面推进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
①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总体趋势向好的方面转变。第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目标基本实现。2002年1~9月,全国累计应发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745.22亿元,实发1743.75亿元,给付缺口1.45亿元,比2001年同期减少2.34亿元;给付兑现率为99.92%,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基本做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补发了1997年以前历史拖欠215亿元。
第二,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适当调高。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并向退休早、养老金偏低的老干部、老工人适当倾斜的政策,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自8月开始着手养老金调整工作,中央财政对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门下拨了37亿元补助资金。截止到10月底,已有23个省市的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70%以上;吉林、新疆、西藏等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调整工作可望在年内落实。此次调整方案总体掌握在当地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50%左右,月人均增长37元,其中退休早、养老金偏低的老干部、老工人月人均增加70元左右。调整工作总体平稳,社会反响较好。这是继2001年下半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之后的再度调整,适当缓和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的矛盾。
第三,基本实现了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截止到2002年9月底,社会化发放人数达3287.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65.5万人。社会化发放率达99.3%,比上年底增加1.3个百分点;社会化发放率100%的地区达到15个,比上年增加了5个。年初提出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9%的目标已经实现。
第四,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开始突破受雇式就业关联模式和身份限定模式的局限,将城镇个体经营者(自雇者)、自由职业者、非正规就业者和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就业者纳入参保范围。
第五,养老保险基金征收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前三个季度,企业基本养老基金征缴收入累计达1542亿元,同比增收226亿元,增幅为17.2%。在加强基金征缴的同时,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积极开展清欠工作,向各地分解下达了108亿元的清欠任务。1~9月,全国清理收回企业欠费9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4.3%(108亿元)。截止到6月底,年初被曝光的欠费千万元以上的33家企业中,已有14家欠费降至千万元以下,其中有4家企业已补清全部欠费。
第六,农村养老保险在整顿规范中有所发展。1991年以来,部分农村地区开始进行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为基本原则,实行基金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到2001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港澳)已有283个地区(市)、2045个县、30057个乡镇、100960个乡镇企业开展了农保工作,参保人数5995万人,占全国乡村劳动人口的12.8%。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农保基金积累总额216.07亿元(人均360元),基金增长17.49亿元,增幅11%。当年有108.14万人领取养老金,支出保费7.93亿元,人均733元。
②多年来困扰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呈现加重趋势。第一,个别地区因养老金统筹层次、社会化发放程度或基金征缴率偏低等体制或机制方面的原因,未能达到“及时足额发放”的目标。2002年1~9月,全国共发生养老金净拖欠1.45亿元。其中,海南省农垦系统补发第一季度2611万元拖欠款后,仍拖欠近1.43亿元;少数地区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养老金给付也处于困难境地;吉林省部分城市集体企业养老保险实行封闭运行,基金无法调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