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
一 战争对经济影响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竞争活动。当古典经济学家强调的市场交易、合作、妥协等不能解决竞争中的问题时,“战争”作为一种典型的暴力形式应运而生。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扑朔迷离,难以精确预测。按照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至少包括制度、科技、分工和专业化、投资、储蓄、市场规模等。人们很难将战争因素从众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分离出来。相关研究多是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但其结果也常常自相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但这并不是战争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常态。反例亦比比皆是,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耗费巨大(2880亿美元),但战后其经济却走出了萧条,成就了世界第一强国的梦想。
艾米尔·贝努瓦(Emile Benitr)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1955~1970年期间某些国家经济的高增长率与高额军费开支联系在一起,军费开支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而持不同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某些地区(如亚洲和南欧)军费开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是中性的。贝努瓦所使用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只是给出了军费开支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不能说明战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质性因果联系。我们认为:贝努瓦的失误在于使用GDP的增长率来评价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军工部门生产出来的武器被直接纳入GDP的统计之中,尽管这些“产品”带来了国家安全,构成经济增长的条件,但战争也会带来财富的减损,是毁灭敌国GDP的过程。
因此,分析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应把握两点:第一,在基本结论上应持审慎态度,尤其是对长期影响的预测。对战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后果这样一种充满变数的领域,应当有一种动态的、不确定的观念和分析视野;第二,战争经济后果的不确定性并不影响我们对战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态势进行判断,更不影响对战争的直接经济后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性总是存在的,否则,分析将失去意义。一般来说,这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战争的根源是经济,反过来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战争影响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与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正相关;战争直接和短期的经济后果总是“两败俱伤”和世界净福利的减少;[1]重大战争间接和长期的经济后果常常是结构性的,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大都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转折点。[2]
二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的世界经济状况
2002年9月,伊拉克局势紧张,战争预期在外汇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显现了作用,即将爆发的战争影响到消费和投资增长,从而导致世界经济变化。美国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上的审慎态度导致消费下滑,部分企业出于避险意识削减支出和裁减人员,产生了投资限制效应,股票市场的波动幅度也不断放大,投资环境恶化。
2002年9月之前的汇市上,美元从长期走强转为对欧元和日元等货币汇率持续下滑,欧元对美元升值15.93%,英镑对美元升值9.61%,澳大利亚元对美元升值10.36%,美元对日元贬值8.57%,美元对瑞士法郎贬值15.29%,美元对其他西方国家货币汇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美元总的贸易加权汇率指数单边下行。2002年9月起,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汇率开始出现明显波动,逐渐呈涨跌互现情形。尤其是进入2003年后,外汇市场参与者通过加大汇率波动来调整市场预期,消化并吸收战争预期所引起的震荡。2003年3月上旬,外汇市场预见到了战争将在近期爆发,战争爆发将导致不确定性下降,从而刺激世界经济加快复苏,这一预期推动美元汇率回升。3月11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为1:1.1057。
国际股市上,2003年3月19日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在6个交易日上升了741点,达到了近两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西欧股市到19日收市时也已连续5个交易日上扬。在美国股市的带动下,亚洲股市也都普遍上扬。
①战前美国经济状况。战前美国经济已经在新世纪第一轮经济衰退后的复苏轨道上徘徊了一年多。根据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的数据,美国经济在2001年3月到达1991年3月以来的经济扩张期的顶峰;2002年GDP增长率急剧变动,第一季度为5.0%,第二季度迅速下降到1.3%,第三季度回升到4.0%,第四季度下降到1.4%,2003年第一季度则为1.6%,再度低于市场普遍预期水平(见表1)。
2002年7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