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
一 2003年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初步预计与分析
1.对2003年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初步预计
初步预计,2003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300亿美元左右,比2002年下降15.3%;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5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1.2%;2003年末外汇储备预计达4000亿美元左右,比2002年末增加1136亿美元左右,增长39.7%,是历史上中国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一年;国际资本热钱流入与中国资本外逃冲抵后,国际热钱净流入约150亿美元左右;2003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8.27元人民币/1美元,保持基本稳定。
①经常项目依然维持顺差,但顺差额有较大缩减。第一,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下降。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3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约280亿美元,下降36.7%。其中,出口约4169亿美元,增长28%;进口约3889亿美元,增长38.2%。2003年尽管受“非典”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增速下半年有所放缓,但总体上看,出口贸易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受国内投资需求高速增长的带动,中国进口贸易出现了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增幅,石油、钢铁、特种工业用机械、车辆及附件、镍铅锌等与投资类相关产品进口增长速度都在40%以上。进口的高速增长也与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的承诺有关,关税总水平的进一步下调与进口配额的更广范围的缩减,都推动了进口总额的加速增长。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下降,是推动经常项目顺差减少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服务贸易逆差有所增加。2003年,服务贸易项下收支相抵,逆差90亿美元左右,增长32.3%;其中,旅游项目受“非典”因素影响收支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顺差由2002年的50亿美元下降到30亿美元左右,下降40%;受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影响,运输项目收支两旺,逆差规模继续有所扩大,全年逆差约90亿美元,逆差上升15.4%;根据中国政府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保险领域对外资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而导致中国保险项目下的收支逆差大幅度上升,预计全年逆差将达45亿美元左右,逆差上升50%。
第三,经常转移顺差大幅度上升。2003年,经常转移收入约195亿美元,增长41.3%;支出约12亿美元,增长50%左右;顺差约173.亿美元,上升33.1%。经常转移顺差大幅度增加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其中一是中国居民个人来自境外的侨汇收入出现快速增长;二是部分国际热钱以个人名义汇入中国境内。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快速增长,顺差额创历史记录。直接投资顺差明显扩大。2003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继续改善,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中国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中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在2003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之下,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依然热情不减,预计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额将达到600亿美元左右,增长13.9%。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接近5%,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全年直接投资项下的顺差已经接近570亿美元,上升21.8%。顺差额创下历史新高。
③储备资产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全球第二。在经常项目及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2003年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预计增加约1136亿美元,外汇储备总规模达4000亿美元左右,使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
④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贷方,国际热钱流入的压力加大。2003年,国际收支借贷相抵,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贷方,总额约为150亿美元,改变了长期以来净误差与遗漏在借方的格局。这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长期存在的资本外逃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国际热钱的流入总额已经大于了中国境内资本流出总额;国际游资对中国经济正常运行开始产生一定的潜在负面影响,宏观调控管理部门对此应予以高度关注。
2.对2003年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基本分析
2003年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外商看好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前景,中国对外经贸表现良好、国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增强,这种基本面的改善将在一个较长时期里继续发挥作用。
①宏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是国际收支顺差扩大的重要基础。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克服了“非典”的不利影响,在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高速增长的拉动下,保持了2002年以来的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增长8.6%,经济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