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
一 全球经济安全环境分析
2003年,国际经济安全环境有三大特点:一是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但从各地区来看,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构性变数”增加;二是美伊战争的后效应,严重制约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安全;三是跨国公司的重组和并购,冲击全球和地区经济安全。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面临着严重的不确定性,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计,2003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7%,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增长2.5%和5.2%。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稳定的国际经济安全环境是基础。近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欧洲中央银行分别采取降息措施;日本政府实施“反通货紧缩综合对策”;美国总统布什为重振经济、避免经济问题危及2004年的竞选连任,对其经济班子进行了重大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和稳定,世界关注。上述措施可能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但是,人们还希望为世界经济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安全环境。
2003年大国经济关系继续调整互动,美伊战争、中东问题和朝核问题等地区热点依然此起彼伏,国际石油问题不可忽视,世界经济持续走势波动,国际经济安全环境复杂多变。“9·11”事件对国际经济安全形势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但冷战后国际经济安全格局的基本力量对比以及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也不会因为一次事件就全然改变。国际经济安全环境有三个不变:一是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二是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三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安全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国际经济实力对比进一步失衡,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国际经济环境还很不安宁。
2002年9月,布什政府公布全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一是将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确立为美国国家安全首要任务,宣称必要时要不惜“先发制人”;二是通过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保持和平;三是促进全球自由市场与贸易,传播美国价值观。进入21世纪,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仍然是确保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即霸权地位。然而,美国推行全球经济战略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制约。
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势必引起大国经济关系的复杂变化。在美国全球战略棋盘上,美将恐怖主义视为长期应对的主要威胁,当前对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大国的需求增加,大国经济关系合作面上升。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对于中国的论述,有积极的一面:报告认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我们促进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欢迎中国走向强盛、和平与繁荣”;报告称“美国寻求同一个正处于变革中的中国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报告肯定了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性,欢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时,存在消极的一面: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影响依然明显;《报告》从美国价值观出发,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方向说三道四;《报告》重复“中国威胁论”,称中国采取“已经过时”的方针,“追求可威胁到亚太地区邻国的先进军事能力”;报告承认美国同中国在另一些领域仍有深刻的分歧,一是台湾问题,二是人权问题,三是美国期待中国坚持核不扩散的承诺。报告也强调努力缩小分歧,不让分歧妨碍合作。
2003年是中国“入世”的第二年,国际社会考虑到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金融市场潜力,在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仍处于独一无二的战略位置。尽管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仍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促成就证明这一点。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经济安全的许多问题上,如防止发生地区经济、金融危机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坚持市场化改革,化解经济纠纷,打击国际经济犯罪,方面利益一致,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中国坚持在世界范围内提倡和推行“全球共同安全、同时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安全的根本目标”,来拓展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国际空间,以便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经济安全同盟,加强中国国际经济安全的环境;同时,明确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国家利益是最主要的国家利益,只有在稳定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才能综合解决与实现中国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问题。
正确处理保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