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
一 旅游在服务业领域的地位变迁
(一)旅游在服务业领域的定位演变
1.隶属于外事领域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业属于外事工作的补充,虽从事着接待活动,但政治色彩较重,尚未体现出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2.对外创汇的重要渠道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把旅游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和增创外汇的三个来源之一。这个时期,虽未明确旅游业在第三产业或服务业中的地位,但作为创汇的重要渠道受到了空前重视。据统计,1979~2007的28年间,《政府工作报告》对旅游业在对外开放和出口创汇中作用共有31处表述,占此间对旅游业表述总数的51%。
3.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旅游逐步成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1986年旅游接待和创汇指标被列入第七个五年计划,表明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有了“户头”;1991年在“八五”计划纲要中,旅游被列为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旅游被列为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1995年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九五”计划建议中,旅游被列为第三产业中要“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的第一位。
4.需求潜力大的“服务性消费”
1998~2008年,在国家和有关部门文件中,第三产业概念陆续被服务业取而代之,旅游在服务业中的表述也多有变化。1998年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1998年、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旅游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9年、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旅游列为“服务性消费领域”;2001年12月国家计委在《“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把旅游作为服务业中“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旅游业定性为面向消费者的消费性服务业;2007《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旅游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加以培育;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旅游列为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金融、物流则被列为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5.现代服务业
2007年、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
(二)旅游在国民经济和服务业中的发展变化
产业定位反映了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展望和期待,而旅游业总收入、创汇指标等在国内生产总值、服务业、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则直接反映了旅游业实际发展水平、经济贡献与产业地位。为了较清晰地考察旅游在服务业领域的地位变迁,在此选取1985~2007年的三组数据(此前统计数据不全)加以分析。
1.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由于这组数据(见表1)并非增加值之比,加之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增速超过了当年处于经济腾飞期的日本、韩国,因此,要反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变化有很大难度,既有不可比的因素,也有很难比的问题。当然,在统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从这组数据可看出,除了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疫情影响,造成了暂时性下滑外,旅游业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增长,1985年相当于1.31%,到2002年则为5.44%,为历史最高。需要说明的是,1993年以后,旅游所占比重的明显增加,系因外汇管理体制变化,使旅游创汇数额大幅增多。2005年以后比重有所下降,主要是受GDP统计调整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已着手研究旅游增加值问题,通过联合编制的“中国国家级旅游卫星账户”,测算得出2004年旅游业实现增加值6472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05%,这为我们认识相关年份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提供了重要参考。
表1 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2.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这组数据(见表2)基本反映了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中的地位。由于旅游数据不是增加值概念,故得不出与服务业收入的比重关系,但以“中国国家级旅游卫星账户”已测算出的2004年有关数据为参照,则可得出旅游占当年第三产业14.9%的比例。由此可见,旅游在第三产业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当然2004年以后两者比例关系的下降,说明由于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服务业,各种类型服务业加速发展,对旅游业来说,保持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和地位的任务比较艰巨。
表2 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3.旅游创汇在服务贸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