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
200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文花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计划在“两会”期间提交将大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定为一级学科的议案[1]。这一提案在短期内当然很难有什么结果,但是借此能够引起人们对旅游学科建设更多的关注。本文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拟对我国旅游学科建设的阶段态势和未来走势做些分析。
一 我国旅游学科建设现状的总体判断
学科建设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从内在建制来说,主要是学科自身研究的水平,包括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程度、研究范式的科学性等;从外在建制来说,主要是一个学科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包括学科教育的发展状况、研究队伍的规模和实力,以及在国家学科目录、科研基金申报目录所中占的位置等。
我国旅游学科建设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时起步的,至今经历了30余年的时间,在外在建制和内在建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内在建制方面,我国旅游研究已经广泛使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方法,初步形成了由旅游学基础理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管理学等多分支学科构成的较为全面的学科体系,一些分支学科如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等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研究数量方面,根据笔者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查询,1980年发表的主题为“旅游”的文献占全部文献的比例约为1.1‰,而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6.2‰。在旅游图书出版方面,目前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亿元左右[2]。在外在建制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学科就在我国学科体系中得到了体现,旅游教育方面发展迅速。根据国家旅游局在2008年9月公布的《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到2007年底,全国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已有1641所,其中高等院校770所,在校生约为39.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1所,在校生约为37.6万人,全国旅游院校共有旅游专业教师3.5万人。旅游学科得到了国家科研主管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2007年批准的以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有26项,占全部立项总数的1.75%,2008年为24项,占全部立项总数的1.51%。我国旅游学科在国际旅游学术界的地位也在上升,国内学者在国际主流期刊发文数量增加,多人被聘为国际权威期刊编委;2008年3月,国际旅游学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在香港登记注册,这是首个以中国为基地的国际旅游学术组织。
但是我国旅游学科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从外在建制来看,旅游教育发展迅速,但是社会对于旅游教育的责难也很多。旅游学科从一开始就以“旅游经济学”为名作为二级学科被纳入国家学科体系,时至今日,旅游学科仍然只有一个二级学科“旅游管理”,而且从经济学门类被调到管理学门类。内在建制甚至更加不成熟。旅游学从总体上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独特研究方法,旅游研究还主要处于从其他学科汲取养分(包括理论和方法)的阶段,对其他学科的反哺还很少,基本上是一系列其他学科(如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应用研究的综合。旅游研究总体水平偏低,各分支学科很少能够和母学科进行科学对话。以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方面的境况相对好些)为例,国内最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自1986年以来的20多年里没有发表过以“旅游”为主题的文献。
二 我国旅游学科建设的最新动态
从最近两年尤其是2008年的情况来看,我国旅游学科建设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旅游研究规模继续扩张,旅游期刊、旅游学术平台等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局部的萎缩状态。
1.旅游研究规模继续扩张
根据笔者在2009年2月20日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查询,发表时间在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主题为“旅游”的文献共有12582篇。这一数据小于2007年的12911条,但由于文献收录有滞后期,估计2008年的文献数量超出2007年不成问题。从主题为“旅游”的文献占全部文献的比例也可以看出这一点。2008年发表的主题为“旅游”的文献占全部文献的比例为6.2‰,而2007年是6.1‰。
2.旅游学术期刊发展形势喜人
在旅游科研教育的快速发展情况下,作为旅游科研成果重要载体的旅游学术期刊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旅游学术期刊的影响越来越大。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主办的《旅游学刊》一直是CSSCI(中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