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快速增长与潜在风险

    作者:尚教蔚 出版时间:2004年06月
    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消费观念和结构将有所改变,住房更新速度将加快,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等住房更新,使房地产住宅市场的潜在需求会更大。文章首先总结出经济发展、城市化、居民收入提高等因素形成的我国住房消费需求的主要特征,介绍了当前个人住房消费信货现状。其次,作者指出,尽管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有效地扩大了住房需求,促进了住宅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但毕竟是新事物,仍然存在信贷服务不规范、信贷结构不合理及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住房消费信货体系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人均GDP为1087美元。[1]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时,是一国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黄金阶段。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房地产快速发展时期。同时,国家已经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城市化发展战略。据预测,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将会有近1.8亿平方米的潜在住宅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消费观念和结构将有所改变,住房更新速度将加快,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等住房更新,使房地产住宅市场的潜在需求会更大。换言之,住宅市场需求大,相对的个人住房消费信贷需求增大。

    一 我国住房消费需求的主要特征

    1.经济发展推动住房消费需求增长

    到2020年中国GDP要比2000年翻两番。住宅产业将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增到2800多美元,居民消费快速增长,同时,消费结构变动会带动住房消费需求的增长。2002年城镇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的比例,比1997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比1991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

    2.城市化发展带动住房需求增长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从现在的40%提高到55%,城镇人口将从2003年的5.1亿人增加到7.7亿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住宅产业与之相适应。按现在的城市人口计算,每增加1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就要新建5.1亿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如果按预测的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7.7亿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按22平方米计算,那么仅满足新增加的2.6亿城市人口,就需要建设57.2亿平方米住宅。因此,在未来20年,国内市场对住宅消费将保持旺盛的需求。

    3.居民收入增加提高住房消费的支付能力

    2020年每个家庭储蓄额将达到16万元,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住房消费的支付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居民住房消费商品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居民对住房消费投入的增加。

    4.住房货币化释放居民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

    据有关部门调查,居民对现住房的满意率不到20%,约48%的居民希望在近几年内换购住房。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28平方米。按2003年城镇现有人口5.1亿计算,2004~2010年现有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共需增加住房面积约30亿平方米,年需增加住房面积近5亿平方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住房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目前,我国居民住房水平距离这个要求还相差很远。为此,需要我们加快危旧住房的改造,加快住宅更新的步伐,不断提高人居水平。

    二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现状

    据有关统计显示,1998~200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0%。[2]随着住房市场购买主体从集团转为个人,6年来个人住房消费得到空前发展,2003年商品房销售额7671亿元,增长34.1%,其中销售给个人住房增长35.8%,所占比重为92.5%。相应的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也得到了快速拓展。

    1.住房消费信贷快速增长

    国家鼓励发展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政策放宽后,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已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消费信贷形式。1997年全国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仅为190亿元,到2003年增加到11780亿元,比2002年增加3528亿元,是1997年的62倍,占中长期贷款余额的17.5%。[3]但是各地发展态势不平衡,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较快的地区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中西部地区发展虽有起色但仍较落后。

    2.出现了新的贷款模式

    房地产商为回避“121号”文件的相关规定,通过与银行联手推出“开发商贴息委托贷款”,[4]对购房者发放的贷款。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开发商要有一定的实力,商业银行不仅可以规避政策风险、信贷风险,也能获得可观的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开发商不仅实现了提前销售,而且还解决了开发资金问题。因此,不失为一种创新模式。

    3.住房消费信贷存在风险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不规范发展潜伏着巨大的风险。第一,风险显现不充分。我国住房贷款开展时间不长,绝对数字相对较低,经济周期对居民偿付能力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目前住房贷款的呆坏账比例相当低。但应值得注意的是住房贷款期限是10~30年,风险是长期的。根据国际经验,一旦经济不景气,呆坏账比例就会升高。第二,缺乏风险转移机制,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形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