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郑州新区即将走过十年的建设历程,正是在这十年当中,河南省从一个农业大省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大省和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大省,并初步走出了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如今,曾经是一张蓝图的郑州新区,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城市建设的先行区、首善区、示范区,初步发挥了其在河南省城镇化建设中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在郑州新区建设将满十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有必要对郑州新区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其发展成效进行总结,展望其美好前景、正视其发展难题、推动其实现新的跨越,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一 郑州新区发展的回顾和成就
十年前,决策者高瞻远瞩,科学决策,郑州新区应运而生;十年后,平地起新城,郑州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展示河南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科学决策与规划(2000~2002年)
20世纪末,河南省“三农”问题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缓。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国发展的背景下,重估河南农业大省的地位,在不放弃传统优势的情况下,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推动郑州市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力开发郑州新区为重点,提升其在全省的首位度。然而,当时郑州中心城区偏小,特别是因陇海、京广线路交叉分割,郑州的拓展空间受到制约。在此期间,郑东郊外老军用机场迁建,让郑州看到了东拓希望。2001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同志果断提出: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之后又提出“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市委市政府通过全球招标运作,确立了郑东新区150平方公里的建设规划。
(二)“三年出形象”(2003~2005年)
2003年1月2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建,标志着郑东新区建设拉开帷幕。经过近3年时间的建设,当年的圃田大泽上已建起幢幢高楼、条条大路,城市被公园绿地环抱,吸引了国内外的客商。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CBD建设如火如荼,如意湖注水完成。截至2005年底,郑东新区开发建设面积约30平方公里,开工项目120个,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累计达10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入累计完成232亿元,入住人口达到10万人。
(三)“五年成规模”(2006~2007年)
经过5年建设,郑东新区圆满完成“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任务,已成为郑州乃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CBD发展成为东区人气最旺、最具活力的金融和企业总部核心区域,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称号。已建成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已成功举办国内外大型会展活动32次,参展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拉动经济效益80多亿元。截至2007年底,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累计达到50余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6.4亿元,累计开工项目191个,在建和建成房屋累计突破20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突破22万。
(四)“十年建名城”(2008~2012年)
经历了“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之后,郑东新区又提出了“十年建名城”的发展目标。同时,2008年11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郑汴一体化区域为核心,设立包括郑州市“郑州新区”和开封市“开封新区”在内的“郑汴新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郑东新区向北延伸至黄河边,向东至开封界、向南至航空港,即今天的郑州新区,包括郑州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国际航空港区、中牟产业集聚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中牟县,面积约1840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仅郑州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500亿元,绿化面积150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50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近80万,成为展示河南形象的“窗口”和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畅通之城、生态之城实至名归;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凸显;龙湖区域建设热火朝天;2012年10月18日龙湖蓄水庆典举行;龙湖高校园区规模初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河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金融机构最密集、金融业态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总部经济、物流业、会展业、旅游业多元发展;民生事业成绩斐然。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覆盖面积40多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超过50亿元。全区已聚集各类工业企业近1500多家。郑州国际航空港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