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年06月 |
1999年是国际经济动荡影响拉美经济的第二年,外贸部门深受其害,虽然商品与劳务出口继1998年出现滑坡后有所增长,但仍低于危机前的增长幅度;进口则因各国经济调整而有所下降。一些小地区一体化组织内贸易额大幅度下降,贸易冲突时有发生。中国同拉美贸易与1998年基本持平,仍处于较低水平。2000年上半年,随着世界经济以及拉美本地区经济的复苏,贸易有了较大恢复,预计2000年拉美外贸将走出低谷。
一 对外贸易继续受危机影响
1999年拉美商品和劳务出口3399亿美元,同比增长5%,虽然扭转了1998年的下降趋势,但是仍远远低于前几年10%以上的增长率。全地区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墨西哥出口增长强劲,如果没有墨西哥的拉动,全地区出口额增长率则为-3%。据统计,大约有一半的国家出口额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国家有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和乌拉圭[1]。
拉美出口额增长乏力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拉美许多出口商品,特别是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持续低迷。拉美多数国家仍然是初级产品的重要出口国,近年来许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持续降价,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一些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过于求,其价格更是一泻千里。例如1999年咖啡的平均价格比前一年下跌了1/4,蔗糖下跌1/3,鱼粉下跌40%,大豆下跌20%,棉花和小麦下跌15%,香蕉下跌12%,虾下跌7%。工业原料的价格也有所下跌,例如铁矿下跌8%,肥料下跌6%,钢下跌10%。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使得许多国家虽然出口量有所增加,但是收入减少(如巴西和危地马拉)。另外,还有一些产品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1999年增长2.6%,而1998年只有1.7%),国际市场需求扩大,价格开始上涨,这主要有铝、铜和镍,以及牛肉。石油则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实行了限制供应的政策,价格明显上涨。据Brent报价,石油价格从1998年的10美元一桶骤涨至1999年11月的25美元一桶,达到1991年以来的最高点,以后又继续攀升。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国家的出口增长。
第二,地区内出口骤减。1999年由于经济停滞和需求不足,许多国家面向本地区的出口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南美洲一些国家主要面向本地区市场的制成品出口更是深受影响。据拉美一体化协会统计,1999年地区内贸易同比下降了20%左右,其中南方共同市场下降了20%,安第斯集团下降了25%;而中美洲共同市场和加勒比共同体的贸易形势则有所不同,地区内出口与上年持平。
与1998年的情况相似,墨西哥和一些中美洲及加勒比国家向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制成品出口增长强劲,这些产品的出口受益于客户工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美国经济4%以上的增长速度。哥斯达黎加出口增长率为全地区之最(20%),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一年在该国开工的美国英特公司组装厂开始对外出口。
1999年拉美地区商品和劳务进口额为3596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4%,为近15年来第一次出现的下降。如果除去墨西哥,全地区进口额下降幅度达15%[2],而且涉及到消费品、资本货和中间产品等所有商品类别。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国家针对近两年的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调整,放慢发展速度,使得国内需求不足。还有的国家汇率贬值,遏制了进口。另外,一些进口产品的价格下跌也是进口额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1999年是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控制最好的一年。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价格平均下降了1.5%。许多工业产品降价幅度更大,如钢铁、化工产品和肥料,以及食品和其他非燃料基本产品。
与出口情况同样,墨西哥及一些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在这些国家因客户工业扩大,进口大幅度增加,这是工业零件装配的需求扩大所决定的。还有一些国家的进口增加是因为外国直接投资导致的资本货进口增加(如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进口增加是由于自然灾害后重建工作的需要。
1999年贸易赤字与1998年相比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从1998年的31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降至19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贸易赤字的减少既有客观因素(如价格、进口减少程度大于出口),也有各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观因素。
2000年上半年拉美外贸形势有了明显改观。许多国家进出口比前一年有了较大的增长。据拉美经委会的统计,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