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年05月 |
一、大气环境演变态势与趋势
世界银行于1997年发表的研究报告《碧水蓝天——2020年的中国环境》,依据若干案例估算了中国环境问题的经济损失,仅由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7%。
(一)大气污染主要特征
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普遍超标且污染程度较为严重;二氧化硫排放保持相对较高水平,部分地区形成的污染已相当严重,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尤其以华中酸雨区为重。城市空气污染整体水平相比,北方城市空气污染重于南方城市(少数南方城市的城市空气质量也较差)。由于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城市中氮氧化物污染呈现加重的趋势,氮氧化物已成为特大型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首要污染物,部分城市的空气为煤烟型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并重。
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失;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和损失以及大气污染对材料和建筑物的损失等。大气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和烟尘。目前我国尚缺乏对大气污染损失的权威性的全面分析,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估算结果推算,我国每年的大气污染损失在500亿元到900亿元之间。
(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现状
据统计,1997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13375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排放总量70918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42457亿标立方米;1997年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为2346万吨,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63万吨;烟尘排放总量为1873万吨,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烟尘排放量68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1505万吨,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排放量548万吨。
1.1981~1995年全国废气排放总量变化状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无论是东部,还是中部和西部,废气排放总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中,东部地区废气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废气排放量所占的比重最小。从趋势上看,1982年东部地区废气排放量约为西部地区废气排放量的2倍左右,但到1997年,东部地区废气排放量约为西部地区废气排放量的3倍,说明东部地区废气排放量递增趋势较西部明显。而中部地区废气排放总量在15年中的变化趋势的幅度与西部地区极为相似的规律。
图1 全国东中西部废气排放量变化态势
2.1991~1996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中各行业所占份额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工业污染源。从表1所列中看出,以燃煤为主的电力、蒸汽及热力业是工业废气产生的最重要的污染源,约占总排放量的1/3;其次是冶金行业,废气排放量约占1/5;再者是建材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和矿业也是重要的大气污染行业。
表1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中各行业所占份额
续表1
二、大气污染与经济相互作用轨迹及原因分析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生产活动的结果往往产生并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形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世界上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第二,环境保护所需要的投入,如资金等都来自经济过程。第三,经济结构状况直接影响污染物排放强度。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与工业废气排放的相关性分析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东部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和技术等诸多方面优势发展最快,其次是中部。西部相对于东部和中部来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中的份额:东部地区所占份额最高,从1982年的54%逐步增加到1997年的60.9%;中部地区从1981年31.1%下降到1997年的26.9%,西部地区从1981年的14.9%下降到1997年的12.2%。
从全国总体水平看,80年代以来随着GDP的逐年递增,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亦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其增长幅度低于同期GDP的增长幅度。由此计算出单位GDP的工业废气排放量逐年明显下降。单位GDP的废气排放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特征、技术水平和管理状况等。
图2 全国东中西部GDP变化态势
图3 单位GDP废气排放量变化态势
进一步分析比较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的变化特征(见表2)。东部地区的单位GDP的废气排放量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从1982年开始,保持逐年递减的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单位GDP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