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年07月 |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构想中,增进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占有重要地位。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要“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本章将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就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起点、实现全面小康型消费的基本条件以及若干对策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 我国消费需求现状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一)当前消费需求总量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分析
消费需求的变动具有两层最基本的涵义:一是总量变动,二是结构变动。总量变动和结构变动是消费需求变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本章借助纵向自我比较和横向国际比较,着重从消费需求总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当前的消费状况及其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1.消费需求高速增长,消费水平总体已迈进了小康的门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巨大增长,居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增长速度都远远高于世界主要国家(如图1、图2所示)。1990~1999年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高达8.8%,远远高于世界平均2.64%的水平,比中等收入国家4.1%的水平高出4.7个百分点,也将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人口大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1990~1999年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7倍。
图1 1990~1999年主要国家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平均增长情况(%)
图2 1990~1999年主要国家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平均增长情况(%)
根据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提出的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标准,到2001年,我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6项小康指标中,除农民人均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三项指标外,其他13项指标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已经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消费水平(见表1)。
表1 中国小康消费的实现程度
续表1
2.当前的小康消费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消费不足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虽然有了质的飞跃,但总体消费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所谓低水平,是指现在的消费水平仅仅是进入小康消费的门槛,除了国家统计局设计的16项指标外,还有许多消费指标无法达到小康标准,消费不足仍是当前实现小康生活的主要矛盾。1999年中国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3%,低于15%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且1999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也仅为47%,不仅低于6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发展中人口大国(如图3、图4所示)。这些数字表明,虽然我国消费需求的基数低,增长快,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较小,消费的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从中国近年来消费率的走势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以1995年为例,印度消费率为78.0%;日本消费率略低,但也有70.0%;美国消费率为83.7%。我国的消费率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国家,而且总体上还呈下降趋势。“六五”时期我国的消费率为68.7%,“七五”时期为66.1%,“八五”时期为59.2%,这些年来一直在60%上下波动(如图5所示),随着居民消费由快速扩张转入平稳增长,消费率还会进一步降低。
图3 1999年世界主要国家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图4 1999年世界主要国家一般政府消费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图5 1978~2001年中国消费率变化情况(%)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展望下个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个战略目标比较,如果消费率增长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即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