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
随着经济较快增长,城市居民收支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据对2000年城市居民统计,2004年1~11月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31元,同比增长12.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7%;人均消费支出为11249.1元,同比增长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旅游健身、信息通讯等消费增速较快,非消费支出大幅增加,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一 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从2004年的前三个季度看,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逐季稳步上升: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一至二季度同比增长11.3%,一至三季度同比增长12.6%。从收入构成看,工薪收入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10614.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占可支配收入的74.1%,其中工资及补贴收入10127.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其他收入分别为:人均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离退休金、社会救济金、赡养费、捐赠收入等)4746.7元,人均经营性收入163.1元,人均财产性收入137元。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北京市在充分考虑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最低工资等六项标准。从2004年7月1日起,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不低于2.96元、每月不低于495元,提高到每小时不低于3.26元、每月不低于545元;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月的326~419元提高到347~446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每月增加70元的水平进行调整。调整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待遇标准,通过实行分类救助办法和完善专项救助政策给以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些明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收入状况;二是粮油、钢材等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使得相关企业职工收入相应增加,其他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也相应增加了职工工资和奖金;三是机关单位调整了工资。
二 消费性支出平稳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11月,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主要包括用在吃、穿、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家庭设备、交通通信、水电燃气、房屋租赁和杂项服务等方面的支出)为11249.1元,同比增长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在居民消费支出中,信息通讯、医疗保健、旅游健身等消费增速较快,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粮油消费支出有所增加,饮食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4年1~11月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607.9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1.4%。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2003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03年底以来粮油等副食品价格普遍上涨,使居民用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从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看,除粮油价格波动对粮食消费支出影响较大外(比2003年同期增长12.6%),居民购买肉禽、蔬菜、奶及奶制品支出增长不大,购买肉禽蛋水产品支出783.4元,比2003年同期支出增长5.9%;人均蔬菜类支出266.6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8.1%;人均奶及奶制品支出234.9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3.3%。由于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逐步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喜欢在外用餐,2004年1~11月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达975.2元,比2003年同期同比增长28%。
2.居民家庭信息化程度提高,移动电话进入平民时代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了通讯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通讯工具、服务费价格逐步下降,特别是手机和上网费用的不断降价,激起了众多城市居民的需求欲望。
2004年1~11月城市居民人均通信支出689元,与2003年同期基本持平。居民人均通信支出没有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以移动电话、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价格竞相降价,居民得到的实惠更多。2004年1~11月人均购买移动电话支出133.7元,通讯服务人均支出545元,其中电信费528元,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但百户居民拥有移动电话比上年同期增加34部,达161部,比上年同期增长26.8%,大大超过百户居民固定电话(固定电话为107部)的拥有量;百户居民拥有电子计算机比上年同期增加13台,达79台,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在拥有电子计算机的家庭中,有70%以上家庭接入了互联网,每周至少上网一次的人员占家庭成员的64.6%,每天都上网的人员占32.3%,大部分家庭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居民家庭的许多方面。
3.保健意识日渐增强,健康支出大幅增长
去年“非典”的发生使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