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文化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包霄林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摘要:

    文化消费基于人们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精神需求,其需求程度与水平受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文化消费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人格自我完善的标志。文化消费的基本特征有:文化产品的原创与共享并存,能动消费与时尚消费并存,个性化与主体间性并存,服从于文化涵量和品牌对于产品的定价权,文化消费的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呈正相关性。当前,我国文化消费领域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Abstract:

    Cultural consumption is a spiritual need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ow much people need it is influenced by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consciousness. Cultual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judge one’s educational level,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reprodu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nd labor force,as well as a sign of self-improvement. The basic features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are as follow:the coexistence of originally producing cultural products and sharing;the coexistence of active consumption and fashion consumption;the coexistence of personality and intersubjectivity;submiting to cultural content and brand’s right of pricing;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constraints in Chinese cultural consumption.

    “文化消费”(Cultural Consumption)是人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不同,它主要是在生理需求以外的精神与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并不是出于人的生物性本能,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精神需求;其需求程度与水平受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它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人格自我完善的标志。文化消费的领域,最主要的是教育投入,其次包括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展览业、游戏业、旅游业、演艺业、服装业、体育产业、网络传播业等,构成一个宠大的系统。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消费水平既体现了该城市地区居民的个人素质,又反映了这个城市地区文明与发展的程度。

    提起“文化消费”,就不能不提起“消费文化”,“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紧密相连。消费文化(Expending Culture)是指在消费主义时代,直接进入文化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日常文化需要的产品和活动。一种观点认为,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有直接的关联,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其文化消费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高档消费,广告指导消费,以及消费的象征意义。[1]消费文化的特点是鼓励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不再限制人的身体欲望。[2]还有学者认为,消费文化是个人文化在产品和品牌需求的形成、消费行为选择与消费实施过程中设计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时所需要遵循的评价标准及与其他相关主体的互动方式。在消费文化的意义上,个人消费行为是个人满足其在社会关系中角色文化表现的装备配置。[3]在当代,消费依靠文化引领,文化成为现代商业的灵魂。客观地说,一个社会文化消费的扩大或提升,有时还需要消费文化的引领或者示范,通过它开拓消费市场,培育市场,扩大消费规模。

    一 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是人类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

    人类社会的生产包括物质的生产与文化的生产。以一定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在生产过程中互相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与物质生产活动一样,文化生产与消费促进人们社会关系的形成。文化生产与消费是人的需要,也是人类基本的社会活动形式,它们推进了人们的社会交往。荷兰著名学者冯·皮尔森认为,今天,文化被看作是人的生活方式的表现,它不再被纯粹地限于自然环境内,而是一种介入和干预自然环境的方式。[4]

    文化生产决定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保证文化生产,二者相辅相成。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消费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马克思认为,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决定的。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消费直接也是生产。”[5]

    文化消费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文化生产力的表现形式。物质生产力包括人、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后二者构成生产资料,人则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直接成为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马克思在对资本、劳动和利润的分析指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决定。对于工人发展自己的劳动力和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马克思认为,考察一下中等劳动,这种劳动的教育和训练费用是很小的。[6]在马克思时代,工人是被当做机器一样来看待的,是资本家赢利的简单工具。马克思不可能预见到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消费在现代社会人口再生产、特别是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文化也是生产力。在文化生产力中,也有人、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几个要素。除了人的要素之外,其他二个要素都与物质生产力要素有较大的不同。文化产品的生产工具有时并不需要大机器,其劳动对象也常常是非物质对象。但这不等于说文化生产的价值比不上物质生产的价值。文化生产保证了合乎现代经济社会要求的劳动力的再生产,在一定意义上,只有消费文化产品,才能满足和保证人的要素的本质要求。美国经济学家西·舒尔兹在《论人力资本的投资》(北京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