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我国数字出版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徐丽芳 方卿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摘要:

    随着ICT技术日益渗透入媒体产业的各个领域,出版从工作流程到产成品都处于持续数字化的转型过程中。本报告较为系统地梳理了2006年以来我国在电子书、数字期刊、博客出版、按需出版、手机出版以及版权保护等数字出版领域的实践情况和研究进展,指出我国在数字出版行业实践和理论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将面临许多挑战。

    Abstract:

    With ICT’s penetration into almost every section of media industry,publishing,from its workflows to its final products,is during a continues transition. The report reviews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e areas such as eBooks,online journals,blog publication,print-on-demand,mobile publishing and copyright protection etc..,and then points out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during the digit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 that has already been achieved.

    随着ICT技术日益渗透入媒体产业的各个领域,出版从工作流程到产成品都处于持续数字化的转型过程中。这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媒体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都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的出版、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并“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终端的产品和装备,开发数据处理、存储、传输、下载、数字互动等数字出版的增值业务,扩大数字出版的产业群体”。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比2006年增长70.15%。预计到2008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规模将达到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49.13%,比2007年增长46.42%。[1]至此,数字出版不仅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而且从政策导向来看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目标,在宏观面上出现利好势头。本报告将较为全面地回顾近三年来我国电子书、数字期刊、手机出版和按需出版等数字出版领域的实践情况和研究进展。

    一 电子书出版及其研究进展

    我国在电子书领域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目前电子书品种等指标都居于世界前列。近三年来,我国电子书发展的格局、热点和研究呈现独具一格的特点。

    (一)电子书产业发展现状

    从我国电子书销售情况来看,近三年仍然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见表1)。从电子书销售收入的比例来看,数字图书馆是电子图书最大的买家。2006年,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销售收入1.1亿元,占当年总销售收入的74%;2007年增长到1.21亿元,占当年总销售收入的76%;2008年与2007年持平,为1.22亿元,占当年总销售收入的54%。[2]上述数字表明我国电子图书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是,我国个人电子书市场的增速尚无法补上数字图书馆市场停滞带来的缺口。近三年我国电子书销售种数的增长远快于销售册数的增长,平均每种电子书的销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也说明电子书市场拓展方面的盘整格局,或者更确切地说,反映出在数字化加工能力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目前我国电子书产业生产能力强于销售能力的状况。

    表1 2006~2008年中国电子书市场概况

    尽管图书馆等机构仍然是电子图书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对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日益重视、打击盗版力度增强以及读者付费阅读习惯的养成,电子书收费阅读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具体数字来看,2006年电子书收费阅读销售收入为3000万元,2007年为3700万元,2008年达到6900万元。[3]从电子书读者构成来看,18~31岁年龄段高中以上学历者是主体(见表2、表3)。

    表2 按年龄分布的电子图书读者所占比例

    表3 按学历分布的电子图书读者所占比例

    从电子书阅读终端来看,PC机仍然占据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尽管所占比率三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笔记本电脑,尤其是手机由于性能、功能、链接速度、容量和普及量不断提高,加上用户身份易于确认、付款方便,因此作为电子书阅读终端的增长势头强劲。而专门的手持式阅读终端,如翰林V2、汉王N510和易博士M218B等尽管在多项性能指标上都不亚于亚马逊Kindle和索尼阅读器等国外电子书阅读器,但在国内电子书市场上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而且其比重三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见表4)

    表4 按类别划分的电子图书阅读终端比例

    我国早期的电子书市场是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IT公司培育起来的,典型代表如方正、超星和书生等。这三家公司都依靠大规模地数字化传统图书并进入图书馆市场而获得成功。2006年以后,传统出版社渐渐珍视内容资源,轻易不肯授予和转让图书的电子版权,而倾向于自己尝试数字出版。如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都推出了工具书网络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社科文献数据库产品(SSDB);机械工业出版社到2006年为止数字化产品达到1000种左右,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等等。恰于此时,数字图书馆市场又趋于饱和。这就使得原来电子书市场的弄潮儿如方正、超星、中文在线和书生等都不约而同地进入网络原创内容领域。迄今为止起点中文网是该领域最成功的开拓者。[4]异于这种由一家机构主导用户和内容的方式,豆瓣网则是web2.0的UGC代表,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