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
“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与协同发展模式”是东莞图书馆根据网络时代发展和地域社会需求,以技术研发为突破口,以政府政策和标准规范为保障,以实现实体和虚拟资源的整合利用为核心,以网络资源共享为手段,以总分馆制为实现形态,确立的城乡结合的市域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模式。
自该模式实施以来,东莞图书馆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图书馆的作用,以“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为战略思想,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将文献信息服务延伸到镇村、社区、企业、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关、部队、监狱等各级各类型基层服务点,形成了市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该项目获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创新奖。截至2009年6月,东莞已建立起由1个总馆、46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服务站组成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一 项目背景
(一)管理体制不适应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需要,引发图书馆向集群化管理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始终处于一种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状态。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缺少有效的沟通协调和业务协作,在文献资源及数字资源的采购利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资源的共享利用程度低,读者服务覆盖面窄。现行的事业管理体制和业务运作机制割裂了图书馆间的紧密联系,大量分散的图书馆难以真正地形成一个有系统、有组织的图书馆集群,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效能,无法充分发挥图书馆行业的整体服务优势。
(二)基层图书馆缺少资源,城市中心图书馆要承担业务统筹和管理职能
基层图书馆缺少资源,不仅是缺少文献信息资源,更缺乏设备、人力、技术等运行管理资源,这是现实中的共性问题。在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东莞,图书馆事业建设也备受这些问题的困扰,基层图书馆普遍存在藏书数量少、技术设备差、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具体体现在:①整体水平低,缺乏规范标准,业务基础薄弱;②镇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带来各镇区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③市馆对基层馆的业务指导执行力度太弱,缺乏统一领导,各馆独立发展,缺乏馆际协作;④文献资源重复购买、业务工作重复劳动、现代化设备重复建设。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东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与东莞城市化战略转型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不相符。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文化新城的宏伟目标,动工兴建约4.5万平方米的新城市中心图书馆。新馆在资金、设备、人员、技术、资源各方面优势十分明显,这为解决基层图书馆的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网络环境大为改善,为图书馆整体化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随着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图书馆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与文献量的急速膨胀,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和激发了图书馆的众多变化,突出体现在图书馆集群管理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进入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时期。
二 总体构思
把握图书馆整体化发展的趋势,利用东莞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契机,在事业发展模式、行业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促进基层图书馆网络建设和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以区域图书馆的整体协同发展为指导思想,从大图书馆的视角,着眼地区图书馆整体事业,实施点(新馆)、面(地区图书馆体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推行总分馆制的集群管理模式,以新馆为城市中心图书馆,通过整合全市图书馆资源,建设布局合理、协调有序、规范高效的图书馆群体,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以中心带动基层,以城市帮助镇村,发挥群体优势,服务东莞市民。
在实施过程中,以资源整合和技术开发为突破重点,加大推进力度,实现规划目标。从多资源整合的理念出发,打破单一图书文献为资源的传统认识,将与图书馆行业发展相关的其他因素如馆舍、设备、人员、技术、书刊、数字文献、网络条件、政策规范等都视为可用资源,加以统筹考虑,进行有效整合、综合利用。从区域集群管理、开展联合服务和文献共建共享的需求出发,研制开发新的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实现集群内各成员馆之间业务管理自动化、地区联合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