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年08月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为了实施其亚太安全战略,在东亚地区大力推动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继日本在1998年底正式加入后,美国还想把这种武器系统扩展到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小布什在2001年入主白宫后,进一步加强了研制和部署包括TMD在内的导弹防御体系的力度,使TMD计划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TMD计划的实施对地区安全形成了强烈冲击,给中国的台湾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利益,因而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的高度关注。
一、TMD发展的新动向
导弹防御即反导弹,是指对来袭的各种导弹进行拦截,使其在接近目标前即被摧毁。所谓导弹防御体系就是建立一个反导弹系统,将一系列武器(如预警、识别、跟踪定位、反导发射等)组合起来形成一套严密的防护网,保护自己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目标免受敌方导弹攻击。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BMD)分为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两个子系统,前者主要是保护美国本土,后者主要是保护美国的海外驻军及盟友。无论是TMD还是NMD,并非只是对来袭导弹进行中途拦截,根据美军的反导弹定义,还包括对敌方陆基、空基和舰基的导弹发射设施进行直接打击。因此,导弹防御体系蕴涵着极强的进攻性,是一种攻防兼具的武器系统。
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是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美国国防部的定义,“战区”是指一个联合司令部或专门司令部管辖的地区,“战区导弹”是指射程在70~3000公里之间的弹道导弹。TMD是用于一个地区免遭弹道导弹攻击的武器系统。据美国国防部的解释,发展TMD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前沿部署的军事力量、美国的盟友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以阻止拥有弹道导弹的敌人有可能对上述地区的攻击;此外,TMD计划也是旨在阻止导弹技术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美国计划在全球建立若干个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但最为优先的是在东亚地区,而且迄今美国在东亚营建的TMD进展最大。设想中的TMD由低层防御和高层防御两部分组成,其中“爱国者-3”(PAC-3)、“海军区域防御系统”(NAD)、“陆军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和“海军全区域防御系统”(NTW)构成了TMD的核心和重要开发项目。TMD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它由设在各国和地区的预警、探测、发射、储运等子系统组成,参加TMD的成员之间由此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互相制约、高度统一的军事体系,形成紧密的军事联盟关系。因此,美国竭力推动的TMD计划不仅是一种反导武器系统,实际上也是一个军事同盟。
TMD的构想最早源于美国里根时期。1983年,美国为了对抗苏联洲际导弹的威胁,提出了“战略防御构想”(SDI),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经费限制,这一计划进展有限,冷战结束,这一计划也随之搁浅。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使美军以及盟国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受到很大损失,也使美国感到有必要建立导弹防御体系。1994年,克林顿在美国国防部设立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办公室,开始研发NMD和TMD,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TMD成了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优先项目,其经费预算连续5年占美国导弹防御开发总预算的62.7%(不包括有关配套技术预算),且总额呈逐年递增之势。
TMD所需经费庞大,因此美国一直想拉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共同研发,日本碍于国内外的反对以及对TMD技术可靠性的担心,开始时较为犹豫。1998年8月31日,朝鲜发射了一枚大浦洞导弹(后来朝鲜说这是一枚发射卫星的助推火箭),美国以此为借口,加快了TMD的发展步伐。9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国防授权法案”,要求美国国防部研究在东亚地区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以保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所谓的“盟友”,美国参众两院在协调后的报告中确定为“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日本也以受到了朝鲜导弹的“严重威胁”为借口,加入了TMD。9月,美日两国政府达成了正式协议,联合研发TMD。到目前为止,TMD的研制和部署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中低层TMD技术已相当成熟,一些武器系统如“爱国者-3”和“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已装备到了部队。其他重要的项目如“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NTW)正在全速推进。虽然高层TMD的拦截试验因技术原因多次失败,使美国计划对TMD作某些调整,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