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
1999年是我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世纪之交,我们迎来了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也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2%,财政收入11377亿元,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外贸出口比上年增长6.1%,达到1949亿美元,金融运行平稳,国家外汇储备年底达到1547亿美元,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8%,贫困人口减少800万人。与此同时,在政治上,我们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行径,沉重打击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果断处理“法轮功”邪教问题,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年民政战线也成绩斐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民政工作任务,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村民自治、优待抚恤、民间组织管理、全面勘界、福利彩票发行等年度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福利社会化、社区建设、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等探索性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促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社会救助工作
(一)灾民救助
1.灾害发生情况
1999年,我国先后发生了旱灾、洪涝、风雹、台风、地震、雪灾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经民政部会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共同核定,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4998万公顷,其中成灾2673万公顷,绝收679.7万公顷,分别比1998年减少0.32%、增加6.2%、减少10.7%;共有3.53亿人(次)受各类灾害影响,因灾死亡2966人,比上年减少46.2%;紧急转移安置灾民664.8万人,比上年减少68.1%;倒塌房屋174.5万间,比上年减少78.8%;部分地区的工矿企业、公共设施因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各类直接经济损失达1962亿元,比上年减少34.8%。
综合分析认为,1999年灾情属中等偏重年份。主要灾情指标与历史相比,受灾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与常年持平,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明显减少;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比常年有所增加。
分灾种看,旱灾比较突出。从1998年9月开始,持续五季,覆盖了华北北部、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南部、西北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和鄂北、苏北地区,长时间少雨和近20年来北方地区最突出的暖冬和盛夏高温晴热,江河来水量和水库蓄水量的大幅度减少,使20多个省的农作物严重受旱,并伴生了大面积的病虫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绝收,粮食减产幅度较大;洪涝灾与常年基本持平,以内涝和山洪为主,突发性灾害较多,长江及各支流、湖泊仍是受灾的主要地区,今年倒塌房屋数和因灾死亡人口数都达到历年最低,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总的灾害损失中仍占较大比重;低温冷冻灾造成的损失仅次于1998年,是近20年来较为突出的一年,给部分产粮大省和东南沿海、西南地区的经济作物造成较大损失;风雹灾、台风和地震均较常年偏轻。安徽、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浙江、湖北、福建等灾情较为严重。
2.灾害救助工作
灾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朱镕基等领导多次亲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检查防汛减灾工程建设情况,指导防灾和救灾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及时向灾区提供救灾紧急援助。据统计,1999年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安排救灾资金44.326亿元,其中安排使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22亿元,防汛抗旱经费13亿元,投入中央水利基金7.107亿元,文教行政救灾经费6490万元,交通水毁补助款5450万元,卫生救灾经费2250万元,救灾柴油和救灾化肥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此外,还安排了救灾柴油50万吨、救灾化肥20万标准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加强领导,加大抗灾救灾投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妥善安排群众吃、穿、住、医等生活问题。据统计,1999年地方各级政府投入救灾资金10.8亿元,投入救灾物资折款7.15亿元,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以及海外同胞广泛行动起来,捐款捐物达3.94亿元。全年有3000多万人次得到口粮救济,560多万人次得到衣被救济,90多万人次得到医疗救济,灾区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