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
1999年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最后一年,联合国决定召开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要求各国总结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情况和经验,提出今后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联合国制定21世纪的减灾工作战略作准备。
根据联合国的要求和我国减灾工作面临的任务,1999年我国的减灾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总结我国减灾十年的工作情况和经验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减灾十年活动的情况,展示我国减灾工作的全貌,从1999年初开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就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编写《中国国际减灾十年报告——回顾与展望》,全面回顾了我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减灾工作的情况和经验,提出了21世纪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十年来的主要工作
1.广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全民减灾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减灾委及其成员单位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减灾活动,利用电视、广播、出版物等多种宣传媒体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加强了减灾宣传和减灾知识普及,提高了全民的减灾意识。近十年来,相继出版了各类减灾书籍300余种,发行了减灾报刊杂志20多种和地方性的减灾报刊杂志百余种。举办了全国性的减灾知识竞赛,开辟了各种减灾知识讲座,组织香港和大陆演艺界举行了减灾扶贫义演活动。根据国际减灾日的主题,广泛举办多种减灾宣传活动,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减灾宣传热潮。
十年期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举办了一系列灾害管理培训班。各级地方政府和各专业部门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条件,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减灾培训,提高了各级灾害管理干部的素质。教育部门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了相关的减灾教育内容,开展了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不同层次的减灾教育,培养了一批减灾骨干人才。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学术研讨活动,加强了减灾对策研究。
社会团体在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十字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救灾协会等社团组织,在减灾宣传、学术研究、组织国内外救灾人道主义援助、开展救灾捐赠、灾后疫病防治和恢复重建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非政府组织已成为减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制定了国家减灾规划,确立了减灾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99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了减灾是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资源合理开发的环境保障。《中国21世纪议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减灾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确立了减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为加强减灾工作的统筹规划,推动我国减灾事业的持续发展,减灾委组织有关成员单位从1994年底开始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以下简称《减灾规划》)。减灾委的成员单位和部分省市参加了编写工作。经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讨论,国务院于1998年4月批准颁布了《减灾规划》。
《减灾规划》是在总结我国减灾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的第一部国家级综合减灾规划,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减灾工作的基本依据。《减灾规划》明确了我国减灾工作的6条指导方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突出重点,解决好减灾工作中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减灾中的作用;发挥中央、地方和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减灾工作。《减灾规划》提出了我国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建设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减灾工程,广泛应用减灾科技成果,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建立比较完善的减灾工作运行机制,减轻各种灾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率显著下降,人员伤亡明显减少。《减灾规划》公布后,实施工作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些部门和地区的减灾规划及相应的实施细则正在抓紧组织制定和实施。《减灾规划》的颁布实施,必将推动我国减灾事业的持续发展,标志着我国减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开展了全国性的重大减灾行动
90年代,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我国开展了若干重大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