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揭秘安徽芜湖“红顶商人”——调查性报道的成功之作

    作者:朱玉 刘嘉 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揭秘安徽芜湖“红顶商人”。首先,介绍了迫近事实真相的非常规手段。其次,分析了优化国家政治生态的监督。最后,介绍了报道与记者承受的社会压力。

    记录2004年舆论监督的风雨历程,不能遗漏曾经在社会上产生巨大震动的安徽芜湖“红顶商人”的精彩报道。一来这是舆论监督发挥其有力效力,推动社会秩序的良性建构和保护普通民众利益的一个典型;二来用调查性报道监督政府行为在现实的语境下,还面临着层层障碍,这篇报道最初的采访和最后的发稿都历经了曲折的过程。很多时候还是记者个人的敏锐、胆识以及智慧促成这篇报道的成功。我们在赞叹这位出色女记者身上夺目光辉的同时,不得不思量我们的舆论监督环境究竟潜藏着怎样的不安和危机。

    一 迫近事实真相的非常规手段

    调查性报道是有追求的新闻人坚持的选择,也是所有报道中,遭遇的阻力最大、采访最为艰难的报道。尤其是调查采访对象的问题时,常常要遭遇到来自对方强烈的抵触,甚至是百般阻挠。这时,常规的采访技巧和策略在这里几近失效,而这时,记者的智慧和变通,则有可能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1.明暗线交织,迂回接近

    据这则报道的新华社记者朱玉介绍,这次芜湖之行,来的目的主要是采访芜湖的土地问题。在采访芜湖的国土资源局的副局长季羡善的过程中,他的下属无意提到,季局长一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除了这边土地局的工作,还担任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随之,记者又问到,建设投资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回答是一个有注册资金的独立法人单位。这让记者内心一惊,这是中央明令禁止的。(现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7章第31条规定,公务员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有经商、办企业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中央、国务院也三番五次发出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记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报道价值要比原来的土地问题大得多。同时,记者也意识到,在安徽芜湖这个地方,“红顶商人”是个敏感字眼,因为当时其市委书记詹夏来兼任了奇瑞公司的董事长。所以直接提这个话题,无疑会让采访者紧张。于是,记者采取明暗线相结合的方式,还在谈土地问题,冷不丁地又提到建设投资公司的事。明线是芜湖的土地问题,暗线是芜湖的“红顶商人”问题。同时,在记者的头脑中闪出一连串的疑问:“红顶商人”只是詹夏来一人?芜湖建设投资公司是一个什么单位?各区县是否有建设投资公司存在?正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开始了暗中进行的迂回调查。由于隐藏了报道目的,因而采访的进程突飞猛进。记者了解到,芜湖市所属四区三县均在芜湖市建设投资公司成立后,纷纷成立自己的建设投资公司,由区长或县长兼职担任董事长。不仅如此,四区之一的鸠江区大桥、官陡、湾里等镇也成立了镇建设投资公司,湾里镇下属的村里也成立了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于是,记者的思路开始渐渐清晰,看来安徽芜湖的红顶商人是成系统的。

    2.巧妙掌握证据,为报道加码

    证据的关键性作用,在调查性报道中尤为突出。这好比,在错综复杂的法律纠纷中,掌握了证据的一方,就能在诉讼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同时,记者在报道时,为了避免背上报道失实的指责,甚至是惹上新闻官司的纠缠,必要的证据将是排除万难的法宝。证据的取得,在调查安徽芜湖“红顶商人”的过程中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摄像机或是录音机记录下来的声音或图像,是有力的证据。而对文字记者来说,必要的书面材料,将是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证。在芜湖国土资源局调查土地问题的过程中,记者无意间了解到“红顶商人”的基本情况后,随便恭维道:“你们的经验很先进啊。”对方竟信以为真,拍掌一笑:“哈,改正面报道了!”这时,记者马上顺水推舟,介绍先进经验需要材料。对方其中一人骑着摩托车就出去找材料了。记者不禁暗喜。一面焦急地等待材料,一面思量下一步的采访对策。等材料一拿到手,记者久悬的一颗心落地了。这时,陪同的安徽分社的记者已经欢呼雀跃。一篇出色的报道已经呼之欲出。

    3.在机遇面前,反应敏捷

    采访的时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瞬间即逝。如果,不能立即抓住,便会和生动的报道失之交臂。这次芜湖采访中,当记者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情况后,芜湖宣传部似乎开始有所警觉,不再积极地配合。这时,当记者说想采访芜湖市财政局副局长汪斌时,宣传部的人说,说汪局长很忙,找不到他的人。这时,记者自己找到了财政局的六楼,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