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
2004年6月10日《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一文在民间网站“中国舆论监督网”上登载。这篇文章详细披露了李信涉嫌绑架、贪污、受贿、故意伤害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和文章一起上网的还有李信向举报人下跪的数张照片。7月22日后《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先后参与了“下跪市长”事件的报道,其中都市类报纸表现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有观点认为说,“在这件事情上,媒体的披露和舆论监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事件的进程”。不少媒体撰文强调“下跪市长”报道中网络的突出表现,认为网络在推动舆论监督乃至政治民主方面将有更大的发挥,相比之下,传统媒体似乎正在失去以往的地位。也有观点认为网络的力量来源于“民意”、“媒体互动”、“高层”三方面的作用,网络的作用将限定在媒体“互动”的状态下,新老媒体相互依赖、不可或缺。那么网络媒体在此次舆论监督案例中表现的作用有多大,作为新媒体的网络与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报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网络与报纸的“融合”能够支撑当前舆论监督新的飞跃么?
一 对“下跪市长”事件新闻报道全过程的鸟瞰
6月10日“中国舆论监督网”刊发《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一文。这篇文章使该网站迎来了访问量的高峰。由于内容敏感,文章一上网便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国内多个网站转发,很快成了网民关注的焦点。副市长下跪的照片和文章公诸网络不到一周,6月16日,济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称“高新区管委会”)就给刊登该文的相关网站负责人发去一封“辟谣”的申明邮件,不少网站因此删除了有关事件的报道,“中国舆论监督网”一度被关闭。6月24日,李信被有关部门“双规”。7月22日,《南方周末》登载《副市长跪向深渊》,标志着传统媒介开始打破沉默,介入“下跪市长”事件(当期的《南方周末》在济宁曾经遭收购)。7月26日李信被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7月22日至7月26日只有《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少量报纸就事件进行报道或评论。7月26日后以都市类报纸为代表的大量纸质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新华网、东方网、雅虎、新浪等大型网站的新闻频道对此间的各类报道(主要是报纸的报道及言论)进行整合。9月份针对该事件的报道已经比较少见。
“下跪市长”事件新闻报道中有值得注意的几个现象。
(一)《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一文成为此次舆论监督的先锋
“中国舆论监督网”作为民间网站的代表,它的建立、发展表明舆论监督主体意识的增强,民意表达渠道的多样,信息传播平台的丰富。虽然“中国舆论监督网”并非新闻网站,但其所刊载的一些文章具有原创性和批评性的特点。《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下文简称为《丑行录》)一文包含腐败、政府官员、犯罪、下跪图片等组成元素,揭丑、暴露体现“冲突”,下跪的举动体现“反常”,所刊发的内容没有被其他媒体报道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该文对当事人提供的素材经过了调查和核实,即文章内容基本属实。因此,这篇文章拥有了新闻稿的特质,虽然它并非出自专业媒体和专业记者之手。
联系以后的报道,可以发现各类媒体有关报道的范围和角度多限于文中所涉及的内容。如7月22日《南方周末》、7月23日《北京青年报》中的主要报道内容在《丑行录》中都有体现。7月24日《北京青年报》、8月17日《城市快报》的新闻报道基本是沿着《丑行录》提供过的线索,将角度倾向于与“下跪市长”事件密切相关的“李登峰杀人案”。
(二)较之网络,报纸参与监督的进程稍显滞后,但影响面更广
虽然网上已是沸沸扬扬,但报纸还是在7月22日之前保持了沉默。事实上,2004年2月初,《南方周末》已收到有关事件的报料信,4月份《北京青年报》接到涉及该事件的读者来信,“中国舆论监督网”收到举报者材料的时间为5月份。而且,早在2004年4月《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就已对举报人李玉春进行采访,5月曾向上海方面以及李信本人核实过有关情况。7月22日《南方周末》中称“鉴于所述问题重大,本报记者长时间多方调查核实”。同样应该注意的是当报纸参与报道时,都已得到李信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