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
2006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上半年的GDP比上年同期增长达到10.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分别比上年同期高了0.9和4.4个百分点,于是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特别是投资是否“过热”以及投资率是否“过高”的争论再次兴起。国家在第三季度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虽然投资的增速有所下降,8月份比上年增长21.5%,1~8月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到29.1%,但不能排除有些地区因国家调控而少报数据,因为从国家统计局发表的第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看,第三季度为136.7,与第二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加上经济和投资发展的惯性作用,预计下半年GDP和投资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的GDP增长在10.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27%以上。
一 投资增长较快的原因
1.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促进了投资增长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从多方面决定了我国投资在“十一五”期间仍将较快增长,并导致投资率不断上升。
(1)党的十六大所确定的“翻两番”目标、各地制定的宏伟发展规划、人民快速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都要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社会生产及服务能力的扩大,这些都是靠投资而不是靠消费和出口来实现。
(2)投资同时承担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任务。在“十一五”时期为贯彻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装备工业,加强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方针,必然要淘汰大量的生产技术落后,高耗能(水、材)、高污染、高事故的生产设备和企业。因此,投资一方面要承担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职能,投入新的设备和建设新企业来补充淘汰设备和企业所减少的生产能力,如我国近两年要关闭1万多家小煤矿,按平均每个煤矿产煤4万吨计算,要减少4亿吨以上的产量,这些产量必须由投资形成的新生产能力予以填补。另一方面投资要为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两方面的需求必然加大对投资的需求。
(3)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很大。今后几年不但要为每年新增的1000多万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还要为国有企业改制和企业技术改造所淘汰的下岗职工、实现城镇化进城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岗位要增加新的生产设施和单位,而这要靠投资来提供,如果投资增长速度放慢,就业问题将更加严重。
(4)为了建设新农村和提高人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需要比以往增加更多的投资用于相应的硬件建设。
(5)无论是开发西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发展环渤海经济带、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还是城镇化建设,都得靠加大投资去实现。
(6)近几年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扩大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领域,使民营经济的投资获得快速增长。2006年1~8月,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的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9.7%、55.7%和112.2%,均大幅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增长。
2.2005年6月以来的信贷政策保证了投资快速增长
2005年5月的统计数据公布之后,关于经济可能出现紧缩的观点占了上风,中国人民银行从6月份开始改变了2004年4月之后执行的货币紧缩政策,使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一些经济指标在下半年回升。2006年前3个月实现的贷款增加量占到全年计划的50%以上,1~8月则达到100%。
3.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必然加大投资
近几年我国企业的效益明显好转,企业盈利增长很快,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下同)实现利润14362亿元,比2004年增长22.6%;2006年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3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4.96,比上年同期提高16.33点。与此同时,企业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也不断增加,到2006年8月底达到11.09万亿元。企业有了钱,不可能全部分给职工,考虑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必定要投资进行技术改造或扩大生产规模。
4.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较快
从2006年前8个月城镇投资的行业统计看,投资快速增长的行业和地区基本是国家鼓励加快发展的行业和地区。从行业看:国家重点支持的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38.2%,其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