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外国投资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里只在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框架内来研究外国投资的影响。
说明外国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应当有两个出发点:
①研究的目的应当是说明外国投资对本国经济主体(本国的居民、企业和政府机构)收入的影响,只是为了搞清本国经济主体的收入(即本国的总收入)所受的影响才研究本国总产出的变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本来应当是尽可能增加本国居民的总收入,而本国经济主体的总收入Y(实际GNP)与本国领土上的总产出Q(实际GDP)不同。两者之差主要是净国外投资收入。如果净海外要素收入仅仅由外国投资利润构成(这是中国近年的情况),以π表示外国投资所获利润,本国的总收入为:
Y=Q-π (1)
近年来外国的资本收益已经使中国的GNP每年都比GDP小1.5%,总收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差距已经不容轻视。
②使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其中总需求始终不大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因而总产出总是取决于总需求,而总需求又为消费C、投资I(包括外国的直接实物投资)、政府购买G、净出口X-M(其中出口为X,进口为M,进口中当然也包括外资企业的进口)之和:
Q=C+I+G+X-M (2)
在这样一个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模型中,外国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可以分为“当时的”和“长远的”。
外国投资的当时效应有直接与间接之别。外国投资在当时的直接宏观经济效应非常直观:它一方面增加了当时的投资(式(2)中I),由此扩大了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外资企业的进口(特别是设备的进口)而增加了进口(式(2)中M),由此而减小了总需求。由于由外国投资所造成的进口一般都小于投资额,总有一部分外国投资用于购买国内产品,因而上述两项因素相互抵消的净结果,是外国投资增加了本国当时的总需求和总产出。而投资对当时的外国投资利润不会有多大影响,因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外国投资会或多或少地增加当时的该国总收入。不过这一结论取决于外国投资造成的当时进口增加在多大程度上小于投资额。中国近年的经验表明,外国投资造成的当时进口增加往往与其投资额没有多大差距,因而外国投资直接增加当时的本国总收入的效应其实很小。
从国际收支与金融运行的角度看,由于资本账户顺差减去经常账户逆差必等于外汇储备的增加,故外国投资与其增加的进口之差必等于它造成的外汇储备增加。这本身会增加该国的基础货币数量,而且增加的货币量是直接用于投资的,这又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这从金融运行的角度说明了外国投资是怎样增加总收入的。
外国投资在当时还会间接地产生宏观经济效应,不过这种当时的间接效应的方向是不明确的。有两种起作用的方向完全相反的间接效应。一种是“收入效应”。由于外国投资增加了本国的收入,收入增加通过增加总需求而会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导致投资从而总收入进一步增加。这是外国投资当时所发生的进一步增加投资和收入的间接效应,它是一种正的效应,类似于在乘数一加速数模型中起作用的那种效应。但是外国投资还有另一种方向完全相反的当时间接效应:它抢占了有利的投资机会,使本国的投资者因为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而减少投资。这是外国投资的“排挤国内投资效应”,它本身会减少总投资和总收入,因而是一种负的间接效应。两种相反的作用互相抵消,净的间接宏观经济效应到底是正还是负,这是很难事先确定的。过去国内的偏向是过分强调正的效应,往往根本不提负的效应。其实负的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正如以上所说,由于投资带动的进口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外国投资增加当时总收入的直接作用,它增加当时总收入的间接作用也不可能有多大。而1998年以来外国投资停滞不前的事实证明的是相反的因果关系:国内总需求不足时外国投资会减少,其原因当然是国内投资机会有限,总需求不足时投资机会还会进一步减少。
从长远看,外国投资增加了国内的生产能力即潜在的总供给。给定总需求,这似乎对总收入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潜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缺口的增大势必加剧国内市场上的竞争,竞争的结局间接地决定着外国投资的长远效应。如果外资企业竞争不过内资企业,在给定总需求下长远看外国投资对本国总收入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外资企业比本国企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