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
一 环海峡经济区构建的必然性研究
环海峡经济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峡东岸经济区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经济区,这一经济区的形成有其必然性。
(一)从海西区角度考察
1.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两大强劲的经济增长极,福建、江西都与这两个增长极“零对接”
从理论上看,这种“零对接”可以接受两个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辐射,有利于福建的发展。但由于福建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理相对独立,人文独特,因此,福建实际上面临着南北两大经济区迅速发展所形成的空间挤压,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产业与资本不仅难以大规模地扩散到福建,反而有将福建的产业、人才、资本吸引过去的迹象。更何况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在界定其经济协作范围时都没有把福建规划进去,可以说,福建在我国东南经济区规划发展中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样,福建就必须立足于自己,尽快形成长远的战略规划。
2.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正在从以行政区划为界的行政区域竞争转变为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区域竞争,以产业、生产要素等互动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竞争格局正在开始形成
京津冀经济区、东北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在国家的规划中可以说是呼之欲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中,福建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福建必须考虑自己在区域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3.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福州距基隆仅149海里,厦门距高雄仅165海里,距嘉义仅120海里,福建省与台湾地区进行经贸合作不仅在空间上占优势,而且在文化上也比较接近,这应该是福建最好的选择
但是,福建省经济总量与台湾地区不对称,2006年的GDP福建省为7614.55亿元,折合约975亿美元,而台湾地区则为3684多亿美元。在经济总量不对称的情况下,即使台湾愿意全方位与中国内地展开经贸合作,也不能只与福建合作,这样,福建就不能不考虑与江西、粤东、浙东联合起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以扩大经济总量。(按2006年12月31日,1美元等于7.81元人民币、1美元等于32.19元新台币的汇率计算)。
4.从20世纪90年代起,亚太地区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经济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
“伴随着区域内各国加快贸易自由化的步伐,大幅度降低关税水平,减少非关税壁垒,开放国内市场,为双方的商品与资本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区域内的贸易与投资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与东盟国家接壤的云南、广西,凭借其区位优势,将会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获得更大的机会和利益;与香港和澳门相连的广东,也会从内地与港澳建立的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获益更多。”[1]相比之下,福建省与台湾地区距离最近,如果不能从与台湾的经贸关系中相互获得机会和利益,那么,也有被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边缘化的危险。
(二)从全国角度考察
1.环海峡经济区的构建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长三角、珠三角作为我国两个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使福建、江西、浙东、粤东处于长三角、珠三角的边缘带中,形成了夹在它们之间的经济低谷。海峡经济区的构建将带动这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它与长三角、珠三角连成一片,构成1+1+1﹥3的态势,就有可能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东亚、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2.环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峡经济区构想的提出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推行让少数人、少数地区先富起来的发展战略,首先设立了几个经济特区,试图通过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实现资金流、物资流、技术流、信息流从无序到有序,从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的辐射和流动,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平衡发展,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已接近极限,落后地区被辐射和拉动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已大大落后于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速度,这样,地区间的差距便逐步拉大,达到了应该通过国家协调实现平衡发展的关节点。环海峡经济区的提出正是通过政府协调实现平衡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步骤,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3.构建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终实现构建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战略组成部分
福建省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有80%的台胞祖籍在福建,其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人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