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使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经济快速增长付出了消耗资源和增加污染的巨大代价,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现有的承受能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在2005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标志着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把资源环境问题摆上了重要战略位置,环境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 2005年:在保护资源环境中求发展
2005年是中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要求“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一年来,环境保护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更加关注,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一)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与发展呈现良性互动局面
长期以来,由于单纯强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很难得到正确的处理。特别是在短缺经济时代,一些基础建设项目即使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也难以得到限制。2005年,几起环保“叫停”事件打破了这种扭曲的局面,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先是年初由停建环境违法企业引发的“环保风暴”。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13省市总投资1179.4亿元人民币的30个违法开工建设项目停工整改。这些项目均属在没有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的。这一消息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有56个民间环保组织向媒体表示支持环保总局严格执法的重要举措,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此后不久,环保总局又责令河南省义煤集团义翔铝业公司等6家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铝生产企业停产整顿。其次是4月1日环保总局责令北京圆明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停建,并要求编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履行环保审批程序。该工程不仅没有依法履行环保审批手续,而且工程设计缺乏全面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对圆明园东部湖底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经过举行听政会、专家座谈会等历时三个月的执法过程,就这个闻名中外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问题,得出了应对已经完成的工程措施进行全面整改的结论。再次是环保总局对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发展中违背生态规律的现象提出质疑,认为该自治区近年来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能源开发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电力发展无序,煤炭资源开发强度过大,产业发展不尽合理,小煤矿生态破坏严重;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现象;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局部地区污染加重。因此,环保总局决定,在自治区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完成之前,限制该区重污染行业的发展,暂缓国家规划之外的火电、电石、铁合金、电解铝等建设项目的审批。一个省份的工业项目建设由于环境问题而受到限制,这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充分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开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二)全社会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群众改善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正在逐步把这种要求转变为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在编制完成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后,环保总局将其报告书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公布后的一天之内就有一万多网民登录该网站,致使这个容量较小的网站陷于瘫痪。自2003年以来,云南省规划在怒江流域开发梯级水电站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