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5年 中国民间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作者:许欣欣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民间乡村建设与改造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发展状况:组建农民协会,农民自导自演进行乡村建设与改造;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入手进行乡村建设与改造;从乡村建设出发构建和谐社等。其次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乡村建设宜由政府主导;应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尽快提上日程;应允许并鼓励各种形式的乡村建设试验,给予足够的政策空间和必要的支持。

    2005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明确提出,“三农”问题被作为重中之重提到了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央部署,中国经济发展已由“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那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毋庸置疑,“两个阶段”、“两个反哺”的明确提出,是国家战略决策转变的重要内容。与之相应,中国民间的乡村建设与改造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三农”,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乡村建设与改造事业之中,民间乡村建设与改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一 民间乡村建设与改造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发展状况

    (一)组建农民协会,农民自导自演进行乡村建设与改造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中国农民不大能够合作”,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种马铃薯结构,相比之下,欧美人似乎更善于合作,因为某些欧洲国家农村有着数百上千年的合作社传统。然而,山西省永济市蒲洲镇农民协会的成立及其走过的历程无疑是对此种言论的有力反驳。从蒲洲镇农民协会的创办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幅中国农民从自发到自觉组织起来改造家园、共建家园的生动图景。

    农民协会的法人代表郑冰原是蒲洲镇寨子村一名普通民办教师,1998年春天,去丈夫开办的以卖化肥和农药为主的科技服务中心帮忙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导致了她人生轨迹的重大改变。那天,一位村民来为自家种植的两亩半芦笋地买化肥,按说施300元的化肥已足够,可该村民坚持要买800元的化肥,理由是“肥施得越多,芦笋产得就越多”,无论郑冰怎样劝阻均无济于事。这件事让郑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联想起平日孩子向家长多要支铅笔都会挨训的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这样挣农民的钱不踏实,于是产生了“把技术服务给老百姓”的想法,并自掏腰包请有关专家到村里开办科技讲座。从1998年12月24日开始,坚持每两月一次,一办就是两年。每次听讲座的农民多达数百人,连许多周边村子的人也赶来听。为了一心一意做好服务村民的工作,郑冰于1999年初辞掉了民办教师工作。

    蒲洲镇农民协会在永济市民政局的正式注册时间是2004年6月7日,迄今为止,协会会员共计3800人,来自35个村。然而,“农民协会”的叫法却早在实际注册一年半前就已经在当地流行开了,并且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首肯,原因在于这个土生土长的“草根组织”办了许多几任村委会想办都办不了的造福百姓的“难事”。

    这一农民协会的最初称号是“妇女协会”,因为她发端于以郑冰为首的寨子村妇女们力图改变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活得像城里人一样而自发组织起来学跳舞、扭秧歌的行为。而邻村人一句充满羡慕之情的“寨子村的女人没有白活”的评价,则令这个刚现雏形的“妇女协会”将活动范围迅速扩展到了村社区之外。

    从组织起来学跳舞到组织起来学文化、学知识、学技能、开辩论会、开运动会、调解纠纷、扶贫帮困,妇女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随之改善,从而吸引了不少男村民加盟,“农民协会”的称号开始叫响。

    昔日的寨子村曾是一个打麻将成风(曾被公安部门一次抓赌数十人)、偷盗现象严重、村委会瘫痪、派系矛盾尖锐、道路泥泞难走、卫生状况极差的“猪圈村”。为改变村风村貌,农民协会首先从改善居住环境入手,以协会名义向全体村民发出倡议书,骨干分子挨户动员后带领大家利用三天时间清理掉了村中堆积数十年的垃圾。继而又组织起“村建理事会”(24名理事会成员均为普通村民),在没有一分钱外援且村委会不理事、村支书连称“事情不好办”的情况下,带领村民奋战76天,平整了原本预计需要投入19.8万元才能完成的村中道路。农民协会的威信从此树立起来。寨子村213户人家中,加入农民协会的户数由道路整修前的105户迅速增加到175户,连原村支书也加入了农民协会。村中正气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压住了邪气。

    在农民协会负责人眼里,“改变乡村面貌,并不仅仅是教给农民一些生产技术,而是要激发农民的现代公民人格,让大家明白自己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要组织起来为建设家园承担起责任”。为此,农民协会除了坚持每周二、五(农忙时除外)组织会员学习外,还不断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