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
2004年,随着国际经济景气逐步复苏及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上半年中国台湾经济出现加快复苏的势头。但下半年由于国际电子产业市场扩张速度趋缓以及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台湾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弱。
一 经济近况分析
1.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加快
2004年上半年,在国际经济景气稳步复苏带动下,中国台湾经济出现较快复苏势头。2004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6.68%,高于上年第四季度5.70%的增长率。第二季度由于2003年同期受SARS冲击基数较低,GDP增长率同比达到7.67%。岛内有关部门公布的景气对策信号,也显示景气加快复苏的态势。从2003年12月起至2004年3月,景气综合判断分数持续上升至36分,5月份又升至表示景气过热的39分,为1994年来首次出现。该项景气综合判断分数共含9项指标,每项指标最低1分,最高5分,总计最低9分、最高45分,分数越高表示景气越热。
从2004年上半年台湾经济各主要指标情况看,由于民间投资回升,2002年和2003年呈现“外温内冷”的复苏格局有所改观,但外需仍是拉动台湾经济加快复苏的重要因素。
从外部需求看,2004年1~8月台湾商品出口额1133.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4.9%;进口额1077亿美元,增长率35.0%,显示在国际经济景气复苏带动下,对外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台湾对美国出口增长率为8.7%,对日本出口增长11.4%,对东盟出口增长37.7%,对欧盟出口增长20.4%,对中国大陆出口增长35.3%。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信息电子产品是带动台湾出口快速增长的主力产品,1~8月份出口额为344.7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30.4%;其他依次为基本金属制品117亿美元(占10.3%)、纺织品84.4亿美元(占7.4%)、塑橡胶及制品80.8亿美元(占7.1%)。进口产品也以信息电子产品为主,1~8月进口额236.6亿美元(占22.0%),其次为矿产品149.9亿美元(占13.0%)和化学品111亿美元(占10.3%)。前8个月贸易出超额为56亿美元,其中信息电子产品出超额为108亿美元居首位,纺织品67亿美元居次。
从内部需求看,民间消费略有回升。2004年第一季度台股由于岛内“大选”产生的所谓“选举行情”及房地产市场有所回升,使民间消费增长率达到3.16%;第二季度虽然股价指数回落,加上“选后”岛内政局动荡影响民众消费信心,但由于上年同期受SARS疫情冲击民间消费表现为负增长,在同比基数很低情况下民间消费增长率仍为4.06%。在民间投资方面,国际电子产业景气的复苏,使岛内光电、半导体等行业逐渐恢复投资,加之上年同期民间投资为负增长的低基数,使得200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民间投资增长率分别高达22.4%和35.0%,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物价呈现加快上涨趋势,失业率略有下降
2004年台湾物价摆脱过去连续三年的下跌甚至通货紧缩态势,出现上升甚至逐月加快上涨趋势。从消费者物价指数看,第一季度增长0.51%,7月份上涨3.32%,8月份上涨2.53%。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主要是由于连续风灾导致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及石油价格上升所导致。岛内物价变动较引人注目的是批发物价指数,据统计2004年第一季度批发物价指数上涨2.47%,第二季度即迅速上升至6.45%,9月份更是达到11.4%,创下1981年以来的单月最高涨幅。台湾地区的批发物价大幅上升,主要推动因素是原油、金属产品及其制品、化学材料等价格的持续上涨。台有关官员认为,不排除今后物价出现跳跃式上涨的可能。批发物价的加快上涨,导致台湾贸易条件恶化,对岛内生产复苏步伐留下阴影。以9月份台湾批发物价上涨分析,进口原料涨幅达29%,中间产品涨幅也高达16.6%,而下游最终产品涨幅仅2.8%。由于台湾主要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而出口最终产品,这种价格的不平衡变动导致台湾贸易条件恶化。据统计,1~8月台湾进口产品物价上涨7.61%,而出口物价仅上涨0.24%,一年内贸易条件恶化达7.37%。岛内中下游厂商由于无法有效转移原料及中间产品上涨成本,面临利润被大大压缩,很可能靠降低工资或解雇员工、降低资本成本等手段来保持利润,对台湾经济复苏步伐十分不利。
由于上半年景气加快复苏,台湾失业率略有下降,失业人数由2003年的50.3万人下降到2004年1~8月的平均46.2万人,失业率相应由4.99%降至平均4.52%,但总体看台湾结构性失业问题仍未解决。
3.工业与服务业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
由于全球个人电脑、通信及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需求回升,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