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2012年,中国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崛起的中国却面临着新的内外困扰。从国际上说,中国的崛起并没有赢得国际社会的多少尊重,反而引出了质疑:除了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之外,中国还能够给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或者价值吗?中国能够树立一种道义、一种文明精神吗?从国内来讲,日益富裕的中国人没有变得更有幸福感,全社会都在痛心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同时热切关注怎样才能拥有一种有秩序、重道德的生活。可以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面临的困境不会因为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自然消失。这可以解释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社会演变,已经导致了社会失衡和道德危机,而缺乏秩序和道德体系的社会是难以为继的。同理,缺乏一种吸引人的文化及其所体现的价值体系,中国的经济崛起会继续被外部视为一种威胁,甚至是一种越来越紧迫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宗教学人和社会各界都需要思考,在中国面临更艰难的政治社会改革时,宗教文化应当在社会建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在动荡的世界渴望文明价值和方式时,古老而崭新的中国又该如何重新阐释自己的宗教文化传统,并向全世界表明自己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呢?思考前者是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清楚地表明自己在世界文明大系中的主体性立场和态度,则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应尽的国际义务。
基于上述理解,本年度的总报告从理论研究和实证报告两个层面,探讨中国宗教在全球文化战略中的定位和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论研究部分,报告了在全球文化战略中宗教文化如何定位的问题。报告指出,中国宗教承载价值,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全球文化战略的高度,重新定位中国宗教文化。在实证部分,报告了2012年中国各大宗教各展所长,为促进社会平稳与和谐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也报告了政府相关部门为引导宗教团体的健康发展而进行的创新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纠正“宗教搭台,经济唱戏”方面所做的尝试。报告建议,全社会应勇于积极探索对于宗教功能的把握,充分发挥宗教在中国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 理论研究:中国宗教与全球文化战略
(一)全球化文化战略与中国宗教文化定位
1.苏东剧变和“9·11”事件带来的全球格局变化,要求各个文明体从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着眼,谋划其全球战略
苏东剧变以来,特别是“9·11”事件及其美国的后续行动,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宗教成了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作为利益诉求和文化表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整合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战略思考是从大的格局和大的时段着眼,包括以研究国际战略著称的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等研究者,可以给我们定位宗教文化提供启示。人们熟悉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是一种战略思考,而且是从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着眼的。
很多人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有不同的看法,[1]但是就我们的论题而言,他是立足于战略而对未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提出自己看法的。亨廷顿将未来世界的冲突根源定位于文化层面,而非传统的经济实力分析、军力分析与意识形态对立分析,由此看到的是以文化为主体的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力量对比景观,这种今天人们常说的“文化软实力”与传统的“硬实力”相结合,从根本上决定了今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这种思路(而非其结论)对我们如何看待和推动中国社会的文化自觉,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宗教在中国社会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有启发意义的。
2.在全球化加速的时代,逐渐融入世界的中国,在“宗教的意识形态定位”和“宗教的政治战略定位”之后,当引入更丰满更广阔的文化新思路,应站在全球化文化战略的高度重新为宗教定位
“全球化”是由经济活动主导的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一个似曾相识而其实陌生的历史进程。由于各经济体的社会发展不平衡,对于全球化秩序的预期以及制定全球化秩序的立场必然不同,因而引发了形形色色的冲突。冲突根源于不同的利益要求,本质上是利益冲突。但是,利益要求终究要借助经济体自身的文化资源表达出来,话语权力与利益要求分拆不开,大国强国试图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