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杭州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提高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推进杭州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杭州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谋划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明确八大重点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经过2006年全年发展,杭州市服务业的规模、结构以及质量实现了大发展和大飞跃。
一 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2006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在市委、市政府加速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推动下,服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实现增加值15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分别高出工业和地区生产总值2.1个和2.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截至2006年底,我市服务业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我市服务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攀升,2006年底已达44.9%。虽然第二产业在我市经济中仍占主要地位,但从趋势看,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与服务业占GDP比重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服务业近几年更呈现明显的赶超势头。
(二)服务业从业人员快速增加,已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部门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转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杭州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06年底,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7.31万人,比上年增长7.2%;占全市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4.8%,比上年增长2.1个百分点。从地区结构来看,杭州市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区,市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1.3%。从行业结构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通讯及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
(三)服务业行业结构有所调整,部分行业发展迅速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在外因和内因综合作用下,我市服务业内部的行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发展速度看,金融、文体以及房地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9.2%、24.6%和23.4%。相比之下,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从占全市服务业比重看,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相对较高,分别为22.3%、14.9%和12.8%。文体、社区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
(四)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对财税贡献不断加大
2006年,我市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不包括金融业单位)共有7099家,其资产总计达6646.3亿元,同比增长16.4%;营业总收入4966.5亿元,同比增长14.5%。上缴税金达95.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房地产业、批发与零售业和商务服务业的资产总计在13个服务业门类中分别占据前三位,分别比上年增长18.2%、15.1%和16.5%。批发与零售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在13个服务业门类中分别占据前三位,其营业收入分别为3685.7亿元、380.5亿元、188.6亿元。批发与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对财税贡献度最高,上缴税金分别为46.2亿元、23.3亿元和6.6亿元。
二 八大重点服务业竞相发展
2006年是我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做大、做强服务业的深化年,以大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商贸与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为代表的八大重点服务业取得较大进展,已逐步成为杭州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大旅游产业稳定发展
2006年我市大力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积极推进旅游国际化,旅游市场呈现繁荣景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2.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接待国内游客3682.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4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市民出境旅游达到22.16万人次,增长25.3%。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至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37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4家;星级酒店达到241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0家;4A级景点达16个。被世界休闲组织授予“东方休闲之都”称号。
(二)大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
2006年我市加强文化名城建设,以举办和承办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为契机,以杭州大剧院、西湖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为标志,大文化产业全面发展。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