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
五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生产性基础设施领域,全面开工的有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交通干线、水利枢纽等60项重大工程项目,其中以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最具有代表性。本文只重点介绍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项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展、评价其对西部地区乃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指出重大工程建设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青藏铁路工程评价
1.青藏铁路工程简介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计划投资约262亿元。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已于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正式投入运营。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标志性重大工程的青藏铁路,主要是指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格尔木站至南山口站利用既有线,新建线路从南山口站开始,途经纳赤台、互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终到西藏首府拉萨市。大部分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平行,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全线桥隧总长约占线路全长的8%。其中多年冻土区长度为 632公里,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长度约550公里,岛状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长度82公里,全线海拔4000m以上地段长度约为965公里。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投资11.8亿元,主要完成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
2002年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
2003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全年总投资65亿元,比计划安排多9亿元;相当于2001年、2002年两年投资的总和,开工累计投资130亿元。全年完成路基土石方3050万方、桥梁63090延米、隧道2730成洞米,涵洞11210横延米。铺轨顺利通过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11月20日到达江克栋车站,全年完成正线铺轨195公里,创造了日铺轨7.9公里、日架梁11孔的高原铺架新纪录。安多铺架基地建设进展较快,制梁、制枕厂已建成投产。拉萨河特大桥桩基完成80%,最长的羊八井1号隧道于10月12日贯通,标志着全线7座隧道全部贯通。开工累计完成路基土石方6640万方,桥梁122620延米,隧道8520成洞米,涵洞28830横延米。目前,新线正线铺轨317公里,唐古拉山以北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唐古拉山越岭地段线下工程完成70%以上,唐古拉山以南线下工程完成50%以上[1]。站后试验段工程全面启动。勘测设计整体推进,全线地质勘探、测量和站前工程设计基本完成,站后工程补充初步设计和站后试验工程初步设计通过铁道部审查。
2004年也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高峰年,站前和站后工作整体推进,全线站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铺架作业增加了安多铺架基地,在青海、西藏同时铺轨,形成南北双向三面展开之势,站后试验工程全面加快,全年计划安排投资60亿元左右,唐北段线下工程全部完成;唐南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铺轨突破300公里,实现铺轨过半。2004年6月,青藏铁路首次实现在西藏铺轨,宣告我国西藏藏族自治区无铁路的历史彻底结束。截至2004年底,青藏铁路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累计铺轨743公里,完成全部工作量的67%,全线路基、桥涵、隧道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铺轨架梁完成2/3,青藏铁路安多至拉萨段铺轨到达那曲地区古露镇附近,距拉萨仅200多公里,[2]2005年青藏铁路将铺轨到拉萨,并计划在2006年7月1日进行试运行。
2.青藏铁路工程效果评价
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使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不通铁路的时代永远成为历史,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的一条政治路、军事路、经济路。
第一,青藏铁路的修建与通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青藏铁路的修建,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表明藏民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