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高新才 郭爱君 王科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摘要: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尽管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面貌有所改善,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但是由于西部的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现在的建设带有明显还历史旧账的性质,目前的大力投资建设对于西部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足只是低水平的缓解。

    首先,虽然近几年西部地区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不论是在总指标交通网络密度还是各个分指标铁路分布密度、公路分布密度和内河航道分布密度等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全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表1所示,西部地区1999年全国线路综合密度为1585.41公里/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只有834.91公里/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水平的53%,东部水平的18%,中部的31%。2003年底,西部地区的线路综合密度已经上升到1142.12公里/万平方公里,虽然与1999年的水平相比较,西部地区的线路综合密度上升了36.81%,铁路密度已经上升到38.28公里/万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上升到1059.47公里/万平方公里,但是与全国的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西部地区的线路综合密度、铁路分布密度、公路分布密度和内河航道分布密度分别为全国的54.58%、50.34%、56.20%、34.35%。从技术等级方面来看,由于受自然环境、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交通设施高等级路段较少,低技术等级路段长,总体质量差、通行能力差,铁路复线率、高等级公路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内河航道少,通行能力差;航空发展起点低,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很多公路设计标准与施工标准低,抗灾害能力差,路面破坏严重。从分布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分布严重不平衡,各个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农牧区之间交通网络分布差距大,甚至到目前为止,在西部诸省中如陕西、贵州、甘肃等省还有很多行政村不通公路,人员交往以步代车,物资交流靠牲畜来驮或靠人们肩挑背扛。

    表1 1999~2004西部地区与全国交通网络指标比较

    其次,西部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全国相比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见表2),很难使西部地区的人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起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影响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制约了城镇化带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表2 2002年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与全国比较

    第三,西部地区在通讯基础设施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不足,一方面是信息资源存量偏低;另一方面是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传统体制所造成的条块分割、部门之间信息封锁,无法实现公众和社会资源共享。信息市场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规范性差,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信息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以及风险机制等也未建立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虽然西部地区的通讯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下,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见表3)。

    表3 2003年东中西地区用户规模及通信水平比较情况

    第四,在水利基础设施方面,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一方面,现有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不少流域缺乏必要的骨干调蓄工程,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还不尽合理,供水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水资源利用率低,水利工程配套不齐全,工程维修、更新、改造费用严重不足,老化失修严重,自我发展能力和效益都不高。

    第五,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到西部农村经济、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总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依然是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西部大开发整体战略的实施,影响整个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的主要因素,在以后的开发建设中,要不断适度地超前发展。

    2.一些标志性工程的“漏出效应”严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弱

    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的拉动应该说已经或者预期可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些工程投资中的大约40%~60%要转化为对工业设备、原材料的购买,对工程技术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