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1999年语言学前沿报告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课题组 出版时间:2002年08月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当代语言学、语音学、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等研究语言学,并总结特点。

    一 古代汉语

    (一)语法

    本年度的古汉语语法研究继续呈现深化的趋势。学者比较注意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观察古汉语事实,得出新的看法,同时也注意用古汉语事实来检验新的理论和方法。

    蒋绍愚《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体现》(《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4期)一文,解释了先秦汉语不遵循“时间顺序原则”这一“临摹原则”的原因,并指出,在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中,对同一种语义(比如动作的处所)的表达,也可能发生“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之间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原则,往往不在于人们的感知方式起了变化,而在于语言系统内部(即由“抽象原则”所支配的语言规则)的变化。可见以“感知—概念”为基础的语言研究不能代替或排斥以“逻辑—数学”为基础的语言研究。梅祖麟《先秦两汉的一种完成貌句式》(《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认为,汉语“动+(宾)+已,+下句”这种完成貌句式,在战国晚期已经开始存在,并且是晚唐五代“动+(宾)+了,+下句”句式的前身。这种句式是汉语内部发展出来的,不是受梵文影响而产生的。姚振武《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一文,从谓词性成分指称化、指称与陈述的兼容性、确定词类的分布原则等观念出发,认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关于先秦汉语“被动句”的观点,基本脱离先秦汉语实际,并总结出新的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张家文《古汉语名词活用说的再认识》(《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力图找到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内部语义特征,文章归纳出5组语义范畴,即:方向—运动;位置—定位;工具—工具之用;关系—确认或否认;现象—发生。他并认为这就是相关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内部语义根据。此外可注意的还有张博《“动宾结构+宾语”的条件及发展趋势》(《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王卯根《〈史记〉的语义复现形式》(《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2期)、张文国《〈左传〉“也”字研究》、宋金兰《古汉语判断句词序的历史演变》(《语文研究》1999年第4期)、何亚南《试论先秦汉语“S为O”句式中“为”的性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等。

    对《马氏文通》的探讨和评价依然是本年度的热点。其中较引人注目的是姚小平《〈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马氏文通〉历史功绩重议》一文(《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2期)。该文认为,《马氏文通》并非第一部汉语语法,并非第一次为古汉语语法构筑起体系,也并非第一次系统地揭示出古汉语语法的特点。这些首创性的成就应归功于《文通》以前的西方汉语研究者。《文通》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语法学,打破了文字、音韵、训诂的三分天下,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向着现代语言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它将西方语法概念系统地运用于汉语,并可能是独立地做出了一系列发现。其他可注意的还有:袁本良《〈马氏文通〉的辞气论》(《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2期);陈月明《〈马氏文通〉的“用如”说及其影响》(《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1期);唐子恒《关于〈马氏文通〉句读论的几点思考》(《山东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段业辉《论〈马氏文通〉的助动词系统及相关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等。

    (二)音韵

    1999年的汉语音韵学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出版了一些颇有影响的音韵学专著,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理论性的文章主要有邹晓丽的《对讲授、研究传统音韵学的思考》(《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1期),从5个方面论述了音韵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解决的方法。郑张尚芳的《上古音研究十年之展望(二)》(《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1期)、冯蒸的《中国大陆近三年(1996~1998)汉语音韵研究述评》和黄笑山的《汉语中古音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从各个方面论述了音韵学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上古音的研究主要有施向东的《试论上古音幽宵两部与侵缉谈盍四部的通转》(《天津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文章从上古文献、汉藏比较及发音机理诸方面论证了幽宵部跟侵缉谈盍部的通转,解决了汉语上古音的构拟中结构缺陷的问题。

    蒋希文的专书《徐邈音切研究》(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余乃永的《俄藏宋刻〈广韵〉残卷的版本问题》(《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和金恩柱的《唐代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