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年06月 |
一 资本的一般性
在马克思看来,经济范畴包含有两层关系,一是自然关系,另一是社会关系,即要从自然基础和生产关系这双重见地来加以考察。资本范畴也同样如此。
首先,资本的自然基础。资本是与剩余价值相关联的一个范畴,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或价值形态,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劳动,必须始终存在”。[1]恩格斯也说过:“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剩余中的形成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2]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劳动生产率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后,人们的劳动产品在满足自身需要后才会出现剩余。从这一角度来看,资本、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都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
其次,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历来反对只把资本看成物,而不看成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资本,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3]因此,从物质方面来看,资本是由生产资料所构成的;但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具有资本的属性,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才表现为资本。所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4]
从这两层规定性来看,资本范畴显然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特殊性是指资本在不同社会所体现的不同生产关系的本质特性,那么,是否存在资本一般?资本一般的含义又是什么?这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资本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马克思最早论述过“资本的一般概念”问题。[5]马克思指出:“作为必须同价值和货币相区别的关系来考察的资本,是资本一般,也就是使作为资本的价值同单纯作为价值或货币的价值区别开来的那些规定的总和”。[6]“与各特殊的现实的资本相区别的资本一般,本身是一种现实的存在”。[7]可见,资本一般的概念是存在的,即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那么它包含有哪些内容?从马克思的论述来看,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的价值性。资本具有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但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并不是实物形态的资本,而是价值形态的资本。“资本是货币,资本是商品。但是实际上,价值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过程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断地交替采取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改变着自己的量”。[8]
第二,资本的预付性。资本是生产过程开始之前的投入品,在价值上表现为预付价值。“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加上了一个剩余价值,或者说增殖了。正是这种运动使价值转化为资本”。[9]
第三,资本的增殖性。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不是资本,货币与资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即资本必须实现自身价值的增殖。马克思通过简单商品流通和发达的商品流通的对比,揭示了资本的本质特征。在简单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取得使用价值,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其公式是W—G—W,即用一种商品其交换另一种商品,核心内容是使用价值,货币只是交换的媒介,市场主体是为买而卖。在发达的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市场、为别人而生产商品,其公式是G—W—G,核心内容是为了价值,市场主体是为卖而买。而且他们总是力图使最后得到的货币多于最初投入的货币,其公式是G—W—G′,这时货币流通转变为资本流通,G—W—G′就成为资本的总公式。“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得剩余价值。”[10]
第四,资本的运动性。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作为能够实现增殖的价值,必须经过不断地运动过程。“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个不同的形式。……在这里,价值经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