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研究中的局限性

    作者:刘学敏 阙紫康 王树春 出版时间:2003年06月
    摘要:1994年,俞乔发表了《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一文,在国内最早进行了有效市场假说(EMH)分析框架和语义环境下的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检验。此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时至今日,一个以EMH为基础的新的证券市场理论研究范式在国内业已形成。该范式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认识,也丰富了国内学者股票市场理论研究的工具箱。但也应该看到,因EMH理论视野的局限,在中国股票市场其理论适用性大打折扣。本文便分析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研究中的局限性。

    1994年,俞乔发表了《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一文,在国内最早进行了有效市场假说(EMH)分析框架和语义环境下的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检验。此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时至今日,一个以EMH为基础的新的证券市场理论研究范式在国内业已形成。该范式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认识,也丰富了国内学者股票市场理论研究的工具箱。但也应该看到,因EMH理论视野的局限,在中国股票市场其理论适用性大打折扣。

    根据市场有效性检验方法的不同,国内以深沪两市为背景的EMH研究文献可以归入以下几类:

    1.根据股价变动时间序列特性进行的检验

    这是EMH的传统检验方法,它通过检验股票价格(用收益率代替)是否存在显著的时间序列相关性来判定市场是否有效,弱型有效检验一般采用该方法。有效市场中,股价变动不应该存在显著的时间序列相关性,股价变动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Random walk)[1]。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特征体现出了股票价格形成的特点:一是新的市场信息的出现是随机的;二是股票价格只对市场信息做出反应,其他力量不能影响股票价格;三是股票价格能对信息做出及时、充分的反应。这正是有效市场的特点,随机游走检验因而就成了市场有效性检验的方法。

    俞乔(1994)做了这方面研究的开拓性工作,他分别用误差项序列相关检验、游程检验和科拉多——莎茨伯格非参量性检验三种方法检验了1994上海综合指数(1990年12月19日——1994年4月28日)和深圳综合指数(1991年4月3日——1994年4月28日),三种检验都否定了随机游走的假说,即两个市场都没有达到弱型有效。俞乔的这篇论文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国内EMH研究的奠基之作,其认识深度也是可圈可点的。俞乔在文中用市场的结构性因素解释了市场非有效性,并指出这种非有效、远离竞争状态的股票市场,极容易导致市场信息传递的结构与技术性阻碍,从而少数市场信息操纵者可能以牺牲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利益,长期地获取超额利润。而扭曲的财富再分配则会进一步恶化市场运作机制并加剧股价波动。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会损害公众信心,诱发金融危机。回顾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上述论断的超前性得到了证明。

    吴世农(1996)计算了1992年6月份到1993年12月份深沪两地20只样本股票日收益率的自相关系数,发现20种股票日收益率的时间序列不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变动趋势。这个结果本来是可以支持弱型有效判断的,但他对计算结果可能引出的结论表现得相当谨慎。他认为当时中国股票市场的EMH研究样本容量有限,且存在信息分布不均等问题,即使在一定时间里股价表现出了随机游走特征,也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国股票市场已经达到弱型有效的结论。他进一步提出,由于投资者可利用的信息非常有限,因而过于依赖历史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股价的随机游走不仅不能证明市场弱型有效,反而恰恰说明市场没有达到真正的弱型效率。吴世农是较早对EMH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进行反思的。

    在这个方向上,一些新的数学技巧也开始被研究者尝试,如有学者(张思齐等,2000)用ARCH模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研究了国内市场的有效性问题;也有学者(张亦春、周颖刚,2001)用广义谱域分析方法对中国股市进行了弱型检验。

    B股市场有效性检验也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陈旭、卢鸿(2001)用随机游走模型对深沪两地的B股市进行了弱型有效检验,结论是两市的B股市场都没有达到弱型有效。

    2.用事件研究法进行的有效性检验

    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 methodology)是由Fama、Jensen和Roll在1969年发展出来的检验方法,它通过分析市场对信息事件(如股票分割、利润报告、并购等)反应的敏感度和速度来判断市场的有效性。在半强型和强型有效市场检验中,事件研究法是标准的检验方法。

    使用事件研究法的学者不少是从实证会计的角度研究股票市场的。在国外,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与EMH息息相关。20世纪60年代,市场有效性研究的一些结果与当时流行的规范性会计理论出现矛盾,作为对矛盾的反应,出现了一批以经验为依据的、研究会计赢利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及会计程序的变化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实证会计由此产生。要研究会计信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反过来观察会计信息的意义,通过建立一个时间窗口,观察该窗口中特定会计信息事件对股价变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