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
2011年初颁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以此来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011年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党和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种新形势下,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达到3.9万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势。
一 文化产业改革纵深发展,迈出攻坚关键步伐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1年,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迈出了攻坚的关键步伐,这种改革必然要带来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文化产业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出现。
1.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纷纷出台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上,《决定》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第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第二,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第三,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第四,扩大文化消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这个《决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纵深发展、为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保障。
基于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在2011年相继出台各项政策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并且表现出了定位清晰、方式创新以及体系化建构的特点。
文化部提出加强规划指导,发布实施《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和《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部与科技部部际会商机制的作用,制定发布《文化部文化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3月,文化部与保监会共同出台了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文件。至此,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都出台了以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再加上已经建成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对文化产业进行金融扶持的完整体系已经形成。在这种扶持政策的推动下,2011年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版权质押实现了零的突破,成为最大的亮点。
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工商部门支持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兼并或重组,以此推动文化产业快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意见》支持和鼓励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外商投资文化领域项目。
2011年是贯彻落实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第一年,报业数字化转型和全媒体建设完全达成共识,“全媒体战略”成为2011年各报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键词。报业网站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光明网于2011年获得了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11年4月出台《数字出版“十二五”专项规划》,将发展数字出版作为战略重点。2011年7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董事长王建宙在京签署《共同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新闻出版总署将支持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开展数字阅读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资金短缺的制约问题逐渐显现,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而在这一点上,2011年政府扶持的力度显著加大。
2011年我国各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仍然维持着较高水平,体现最明显的是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很多地方相继成立了资金规模大、资金投放效率高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配资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