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9月 |
庐江县融入省会经济圈是贯彻省委提出的“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自身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笔者认为,构建省会经济圈应当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优势互补,从而达到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只有形成城市群,进而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才能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达到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构建省会经济圈,庐江县有交通、区位优势,有人力、矿产、人文、旅游等资源优势,还有工业、农业等相关产业优势,省会合肥市有技术、人才优势,有金融、资本、产业优势,还有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优势。从两地的发展实际来看,我认为,当前应重点围绕庐江县矿产、旅游和现有产业等三大资源,优势互补,多层面多角度地推进项目建设,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体发展。
一 发挥庐江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庐南重化工项目对接
从丰富的人力、矿产资源来看,庐江县无疑是省会的“强磁场”,产业的“承接地”。庐江县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尤其是南部地区的龙桥、矾山、白湖、泥河、罗河等5个镇,面积693平方公里,蕴藏有铁、硫铁、铜、铅、锌、银、钒、明矾石、高岭土、石膏(硬)等30多种矿产,其中铁矿和硫铁矿分别占全省1/3和1/2以上;铜矿占巢湖市保有量的95%以上;铅、锌矿分别占全省保有量的51.1%和65.94%,居全省首位;明矾石占全省资源量的90%以上,位于全国第二。庐南地区因此曾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安徽省继马鞍山、铜陵、“两淮”之后的第五大工矿区,自“八五”计划起,就被列入省重点开发建设的工矿业基地。2007年,安徽庐南重化工产业基地规划已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此外,庐江县现有人口120万,劳动力资源有40多万人,每年向各类院校输送新生6000余人。如此丰富的人力、矿产资源,能为省会经济圈提供优势互补,为发展庐江乃至安徽经济提供强大支撑。
庐江县雄厚的铁矿资源为发展钢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合肥市可将合钢整体搬迁到庐南矿区,就近实行矿石深加工,在合钢公司谋求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也可将相关产业迁移到庐江。一是有利于矿产资源整体开发。庐江县已探明大中型矿床5个,探明资源储量约10亿吨。加上最近勘探发现的泥河大铁矿,全县铁矿远景储量可达15亿吨。现有在建矿山发展迅速,龙桥铁矿正在建设二期工程,罗河铁矿、马鞭山铁矿、大包庄硫铁矿正在加紧建设。根据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县铁矿采选可达1000万吨以上,年产铁精砂400万吨以上;“十二五”末,铁矿采选可达1500万吨以上,年产铁精砂600万吨以上。这些为合钢迁移到庐江县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资源条件。二是有利于合钢公司的效益提升和发展壮大。靠近原料基地,系列开发、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是钢铁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如果合钢公司将相关产业迁移到庐江,实行采掘和加工的一体化,必将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公司综合效益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相应提高公司在全国钢铁行业的位次。三是有利于合钢的产业整合和资源合理配置。合钢公司在庐江县的下属企业钟山铁矿,现有职工400多人,企业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合钢公司搬迁后,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已有技术、人才、管理以及资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转移合钢公司现有主业后,可利用现有厂区的土地进行置换,实行商业开发,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退二进三”城市发展战略,有利于合肥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此外,庐江离合肥不到1小时车程。合钢搬迁至庐江后,高管人员、技术人员乃至普通工人上下班都很方便。并且从长远看,庐江的钒、锰资源可开发特种钢材,有利于合钢公司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做强钢铁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四是有利于省会经济圈的加快形成,既完全符合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安徽崛起的战略意图,也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庐江行政上虽不隶属合肥市,但已被划入省会经济圈。合钢外迁,必将为合肥城市发展让出空间,对周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带动力,使省会经济圈内的资源优势和合肥的产业优势有效对接、相得益彰,从而促进省会经济圈的加快形成,带动全省经济的振兴。同时,承接合钢外迁,庐江比较优势明显。庐江交通便捷,沪蓉高速、京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