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年01月 |
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上半年整体经济态势基本平稳,进入三季度后逐步转入快速增长轨道,可望基本实现全年调控目标。尽管1999年国民经济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政策措施着力准确、力度适当,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一、1998年国民经济发展初步分析
与往年相比,针对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规律的要求,1998年宏观经济政策更多地采取的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的分量明显减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异常活跃。年初以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了扩大内需、增加投资、鼓励出口等一系列战略决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操作。在财政政策方面,先后提高了对纺织、机械、钢铁、水泥、通信设备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29项收费项目,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等。这些措施的出台,虽然给财政收支平衡带来了困难,但对增加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货币政策方面,在年前3次降息基础上又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恢复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债券回购交易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1.国有单位投资明显回升,集体和个人投资增势不强
1998年1~9月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0864亿元,比1997年同期增长20%,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增长高9.7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呈现出逐步回升的势头,成为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乃至经济增长回升的主要因素。与此相反,各种迹象表明集体和个人投资积极性却不高。这除了政府启动投资主要投在“链条联动”环节较少的农田水利、城市设施建设等原因外,缺乏具有较好预期收益的投资项目也是重要因素,此外,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也影响了集体和个人的投资积极性。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平稳
1998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33亿元,同比增长6.3%,保持了平稳的增长势头。1998年以来消费需求平稳运行,主要是因为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较为缓慢。对城市居民来说,由于下岗职工的增多,收入总量增长缓慢,制约了一部分人消费的增长;由于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的出台,提高了相当一部分人的预期支出,居民即期消费增长乏力;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格局的基本形成制约了个人消费。对农村居民来说,消费潜力是相当大的,很多在城市供过于求的商品在农村都有较大的需求,但迫于收入较低,难以形成现实的需求。
3.国外需求增长趋势减弱
1998年1~9月出口总额1341亿美元,进口总额988亿美元,外贸顺差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增长势头还是比较快的。但从趋势看,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逐步好转,生产能力的不断恢复,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影响着我国的出口增长。全年外需将达400亿美元左右。
二、1999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1999年国民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国来说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是对我国政府在顺利地对卖方市场调控取得重大成效后能否成功地对买方市场进行调控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经济发展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共和国诞生50周年。
1.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据国际货币基金等国际组织预测,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比1998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亚洲经济将由下降转为增长。世界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回升,虽然增加了世界总的需求,但由于货币的贬值,亚洲其他国家经济的恢复就意味着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加强。1999年我国的国外需求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从总体上看,1999年国内环境较有利于经济发展:政局较为稳定,全国上下都较以前关注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居民个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又决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改革步伐,再次强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稳定了民心,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各项改革如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都在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正逐步落实到位;1998年成功的宏观调控,对买方市场下的宏观调控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调控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等等。当然,同时也应看到1999年国民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2.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