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
文化旅游是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1]旅游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是当今时代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特点,对其他相关产业和行业促进作用明显。2011年的中国旅游业,无论是“中华文化游”主题年的宣传与推广,还是红色旅游的大力推进,以及旅游演出逐渐步入市场繁荣发展阶段,都表明文化正成为国人出游时衡量旅游品质的重要因素。
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2011年是“喜事”不断的一年:这一年首个中国旅游日诞生了、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开放了、京沪高铁开通了、海南购物离岛免税了……各种“喜事”唤起了公众的旅游意识,更多人走出家门去旅游,中国旅游业一年比一年红火。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于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一 2011年中国文化旅游业发展概况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重头戏,众多省、市、区将文化旅游列入政府报告和规划,部分省、市、区甚至将其直接列为区域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各地在争夺、整合和共享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的过程中,正逐步实现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其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并为今后十年的行业深层次改革奠定了基础。“文化”在旅游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不仅体现在开发的旅游产品越来越有文化内涵,在宣传形式上,也突破了单一的大众媒体广告宣传形式,越来越强调与文化相结合的各种宣传手段,使文化旅游的概念深入人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表报告称,2011年首季国内旅游人数为7.6亿人次,同比上升15.2%;国内旅游收入达5262.2亿元,同比增长23.3%。入境市场增幅回落,预计入境旅游人数约32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约1300万人次,增长1.1%;旅游外汇收入约105亿美元,上升1.3%。出境市场保持较快增长,预计首季出境旅游人数约16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增长主要是因为私人旅游规模发展较快。[2]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中国正处于旅游业大众化的黄金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潜力正得到释放,2011年首季度旅游酒店业在资本市场表现相对活跃,收益率持续相对较高。2011年中国旅游行业实现总收入1.44万亿元,增长11.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5万亿元,增长15%。而2001~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7%,入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8%。[2]
尽管2011年世界各国各种灾害与突发事件频发,但蓬勃增长的出游需求推动旅游市场仍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中国第三季度出境游客规模1938万人次,增长率达26%。其中,赴亚洲地区增长率28%、美洲地区31%、欧洲地区25%、非洲地区15%,赴其他地区增长72%。香港旅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来自内地的访港旅客人次逾230万,同比增长24.8%,2011年前11个月,来自内地的旅客同比上升23.8%,突破2500万人次,超过2010年全年总和,创下历史新高。[3]香港旅游发展局12月21日宣布,2011年访港旅客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旅发局主席田北俊在欢迎仪式上表示,香港全年旅客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充分证明香港的多元化特色深受欢迎。他还预计至2011年底访港旅客将超过4200万人次。据悉,此前两年的全年访港旅客分别为约2959万和约3603万人次。田北俊说,内地旅客仍是访港旅客的主要客源,比重高达60%,同时在人均消费方面内地旅客也居首位。[4]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约13.3亿人次,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约9200亿元,同比增长22%;入境旅游人数约6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约2750万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约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出境旅游人数约3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5]
二 2011年中国文化旅游业发展态势
(一)中华文化游全球传播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2011年1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新闻办和贵州、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共同主办的“2011年中华文化游”启动仪式分别在5省同时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确定2011年为“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