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新阶段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辩证地认识前进中的问题
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证明,任何发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一个国家坚持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并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正确的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有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改善。改革开放政策越来越深入人心,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有这一切的取得,都离不开作为发展实践理论基础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过程中,加快了各种改革的步伐,我们的各项事业正在向纵深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前进的征途中也出现了一些涉及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和技术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体制上的不完善性,也使发展面临着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政治领域,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距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政治文明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它既影响着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也制约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在文化领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明显增强,不同思想文化的冲突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文化安全意识、文化产业竞争力、民族文化的保护等方面的创新不足使文化安全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前日益突出。在社会领域,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化,使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社会、文化领域诸多矛盾并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内部与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等。
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回避它,又不能人为地夸大它,正确的态度是要以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它。一方面,要区分两种不同意义上的“问题归属”。就是说,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是属于发展观上的问题,还是属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显然,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主要不是来自发展观本身,而是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有些问题看上去与发展是相背离的,但实际上却蕴含着发展的新机,预示着发展的方向。发展就是在不断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来实现的。我们在今天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性质是复杂和多样的。有些问题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些问题是在现实的发展中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的。在这些问题中,不仅有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方面的,也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的,有些甚至和思想文化传统有关。还应该看到,有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共有的,有些问题则与中国特殊的国情有关。各种矛盾相互交织,要求我们必须运用辩证的思维对待复杂性问题。一些复杂性问题的解决,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因而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坚持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把发展看作是一个不断地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的过程。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